翻開《資治通鑒》,千年風云撲面而來。 帝王將相,你方唱罷我登場。 有人把身家性命系于他人股掌,最終摔得粉碎。 有人卻早早明白,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靠人人走,唯有自己立得住,才是真章。 歷史的回音壁,總在敲打同一個警鐘: 別等到靠山塌了,才想起自己沒長腳。 ![]() 01靠父蔭劉禪,小名阿斗。 他的人生開局,堪稱頂級“投胎模擬器”冠軍。 老爹是昭烈皇帝劉備,相父是千古智圣諸葛亮。 他像一株精心培育的盆景,被安置在蜀漢皇宮最安全的暖房里。 諸葛亮事無巨細,“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 北伐?相父去。 治國?相父來。 連讀書筆記,諸葛亮都親自批注好送到他案頭。 阿斗只需做一件事:點頭。 他習慣了。 習慣到諸葛亮星落五丈原時,他第一反應不是悲痛,而是恐慌——往后誰替他批奏章? 宦官黃皓趁機填補了這片“權力真空”。 逗蛐蛐,他比相父有趣;說奉承話,他比相父動聽。 當鄧艾的奇兵如匕首般插入蜀中平原,劉禪的選擇干脆利落:抬著棺材,出城投降。 洛陽宴席上,司馬昭試探:“頗思蜀否?” 他答得響亮:“此間樂,不思蜀?!? 逗得滿堂權貴哈哈大笑。 真傻嗎? 他只是從未學會獨立思考。 父輩的基業、相父的羽翼,抽離的瞬間,他便轟然倒地。 《資治通鑒》冷峻地記下這一幕,像給所有“二代”立起一塊警示碑: 父輩的鎧甲再堅硬,也終會腐朽,穿鎧甲的人若沒長出自己的骨頭,便是行走的祭品。 ![]() 02靠悲情西晉初年,有個叫李密的讀書人。 一篇《陳情表》,字字泣血,感動了千年考場。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晉武帝司馬炎讀罷,眼圈泛紅,大贊孝心可嘉,特許他暫緩出仕,奉養祖母。 多完美的“孝道”人設,多成功的“情感牌”。 朝廷俸祿照發,美名傳遍天下。 祖母去世后,李密守孝期滿。 朝廷征召的詔書如期而至。 他該兌現承諾,出山報國了吧? 李密卻猶豫了。 洛陽城里的權力漩渦,比祖母的病榻兇險百倍。 他早已習慣用“孝”字編織的安全網,躲在悲情敘事背后,享受著清名與俸祿的雙重庇護。 真要踏入那角斗場? 他心虛了。 于是,一封封新的奏疏飛向御案,理由五花八門:身體欠佳、學問未精、還需整理祖母遺稿…… 拖延的戲碼,演得爐火純青。 司馬炎不傻。 耐心耗盡,一道冰冷的旨意落下:“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李密精心構筑的“悲情堡壘”,在皇權的鐵錘下瞬間崩塌。 他最終被強征入京,擔任太子洗馬,戰戰兢兢,再無昔日從容。 《資治通鑒》撕開這層溫情面紗,露出殘酷內核: 把“不易”當擋箭牌,或許能換一時安逸,但當現實的潮水漫過腳踝,眼淚筑起的堤壩,潰敗只在瞬息。 靠同情心續命的依賴,終會斷糧。 ![]() 03靠寵信唐玄宗的天寶年間,有個叫安祿山的胡人。 他深諳“靠人”的藝術。 在皇帝面前,他是憨態可掬的“胡兒”,三百斤身軀能跳胡旋舞,只為博貴妃一笑。 在權相李林甫跟前,他裝得戰戰兢兢,寒冬臘月見面也汗流浹背,口稱“十郎”如敬神明。 他把自己包裝成一件人畜無害的“活寶”,一件依附皇權與相權的精美“貢品”。 玄宗對他的寵信,熾熱到無以復加。 兼任三鎮節度使,精兵強將盡握其手。 朝中稍有質疑安祿山的聲音,立刻被玄宗貶斥流放。 安祿山看似把“靠山”靠到了極致。 他忘了,或者說選擇性忽略了:攀附得越高,根基就越虛,墜落時便越慘烈。 當楊國忠取代李林甫成為新宰相,安祿山精心編織的依附網絡瞬間斷裂。 新靠山?他不屑,更不敢。 猜忌日深,恐懼日盛。 與其坐等靠山崩塌壓死自己,不如先掀翻桌子。 漁陽鼙鼓動地而來,“安史之亂”的烽煙吞噬了大唐的盛世榮光。 馬嵬坡下,玄宗倉皇西逃,六軍不發,貴妃殞命。 而安祿山自己呢? 在洛陽的龍椅上沒坐熱,就被親生兒子安慶緒指使宦官李豬兒,用大刀剖開了他那曾為玄宗跳舞的肚腹。 《資治通鑒》蘸著血寫下這一章: 靠寵信堆積的權勢,如同沙上城堡,潮水(無論是帝王的疑心還是繼任者的清算)一來,轟然坍塌,連帶著將攀附者一同埋葬。 絞死你的繩索,往往就是你親手獻上的那根藤蔓。 ![]() 04靠權柄西漢權臣霍光的故事,讀來令人脊背發涼。 他受漢武帝托孤,輔佐幼主昭帝,行伊尹之事。 昭帝早逝無嗣,他力排眾議,迎立昌邑王劉賀。 僅僅二十七天,便以“行淫亂”為由將其廢黜。 再立流落民間的皇曾孫劉詢,是為漢宣帝。 霍光的手,翻覆之間便是天子更迭。 滿朝公卿,半出其門;禁軍虎符,盡在掌握。 霍家權勢熏天,連皇帝見了霍光,都如“芒刺在背”。 他成了帝國真正的“靠山”。 所有人都想靠他:族人靠他封侯拜將,黨羽靠他飛黃騰達。 他似乎無所不能,無所不靠。 但他忘了最致命的一點:雷霆握得再緊,終究不是自己的手臂;權柄借得再久,終須歸還其主。 霍光一死,漢宣帝隱忍多年的鋒芒驟然出鞘。 他先是超規格厚葬霍光,極盡哀榮。 緊接著,溫水煮蛙般,一步步剪除霍氏羽翼。 霍家子弟慌了。 他們習慣了靠霍光的余威作威作福,卻從未學會在失去“靠山”后如何站立。 恐懼催生愚蠢。 竟密謀廢帝,欲行大逆。 結果? 霍氏全族被誅,長安城血流漂杵。 連霍光那座顯赫的陵墓,也被象征性地“腰斬”(筑路穿冢)。 《資治通鑒》以霍氏滅門慘劇為注腳,刻下血字箴言: 借來的權柄,終究是懸頂利劍; 當靠山成為唯一的支柱,山崩之時,便是粉身碎骨之日。 靠得越緊,死得越快。 ![]() 結語司馬光在燭光下書寫《資治通鑒》,落筆千鈞。 他剝開歷史的層層華服,露出嶙峋的骨相: 劉禪的龍椅,李密的孝衣,安祿山的諂笑,霍光的權杖…… 無不印證著那個殘酷的真相—— 外物皆可傾覆,唯自立者不敗。 把希望寄托于他人,如同把大廈建在流沙之上。 父蔭會散,悲情會淡,寵信會移,權柄會消。 翻開這本帝王教科書,滿紙只寫著一行生存密碼: 你的脊梁骨,必須長在自己身上。 靠天靠地靠祖宗,不如靠自己掌中的力量,和心底的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