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朋友們!這個公眾號作為自己抒發心情和梳理想法的一方小小園地,收獲了朋友們許多真誠的想法,雖然素未謀面,但卻以某種神秘的方式聯結著。之前分享了我人生里的小插曲,看了朋友們的評論,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對于下個學期不能上高三,我沮喪的點倒不在于不能上,而是前期做好了人生規劃節奏被打亂的小慌亂,就像三年前的暑假做好了下學期繼續教初三,還手動上網搜索整理了很多習題準備下一屆的學生用,結果意外接受了教高中的機會。凡事有好有壞,都值得尊重并珍惜。 好多朋友說的真好,教書育人其實本身就是研究,研究如何幫助學生進步成績提升,與學生互動,在日常工作中總結經驗可以整理輸出研究成果。朋友們的評論也激發了我的反思,是不是我做的不夠好?是不是我的策略應該要調整?但我只覺得我從時間的利用率上盡力了,也算實現了時間的最大性價比。 自從人生接收了學業的新任務以后,我的人生主線就調整為了盡快畢業,從長遠來看,我大概會一直從事教育行業,現階段我希望能夠盡可能地充分“珍惜并享受”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學生的身份。于是從精力分配上大概60-70%在學業上,30-40%在工作上,或許在我的心里,目前更重要的身份是學生。在工作幾年以后想重新擁抱學習的機會,也是希望暫時走得慢一點穩一點從而為了日后更好地上路。當下的學習機會或許轉瞬即逝,見過的種種人與事,都在不斷啟迪和刷新我對人生與未來的認知。要扎扎實實地系統開展研究檢驗方案的可行性,不單是要在本班本年級開展,還要拓展到其他年級甚至外校,心里每天都在盤算著如何設置研究每個節點該做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一大盤算計。 工作上的精力有限,但我依然尊重這份工作,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希望課堂的每分鐘都是有效的,批改學生作業仍然是笨辦法用正字統計學生的錯誤情況希望習題課是有針對性的,周末學生發來的問題基本都做到了秒回,根據學生的欠缺點整理了相關內容一直在思考怎樣的復習課能讓學生最大限度獲益又不枯燥......在這一年幾乎一周三四次四小時異地通勤學習晚上十一點多到家的日子里我沒有缺席過學生一節課,我導師知道了我的情況以后說他不知道我這一年是怎么survive的。唯一的缺憾是和學生“老鷹抓小雞”的互動變少了,可能有限的精力更多地留給了愿意尋求幫助的學生們。突然想起昨天一個孩子和我分享他如何用平板整理筆記,我說挺好減少樹木砍伐,他笑了說什么事情到我這里都有了可能,我也笑回“存在即合理”。我想存在即合理可以解釋很多的可能性,雖然有些可能性看起來離譜夸張,但是就是有人能做到。 人生道路千千萬,從一而終的教師生涯是一種選擇,停下腳步暫時切換生活主線又是另一種選擇,我想看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