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盛行互聯網的觀念——斷舍離。 所謂斷舍離,就是一種減法的人生方式。 比如說,你跟這個朋友關系不和,差不多要反目成仇,那就進行斷舍離,跟他漸行漸遠,你好我好大家好。 人生的包袱越多,我們所需要承受的壓力就越大。 人生的包袱越少,我們所需要承受的包袱就越小。 一個人最聰明的活法,輕裝前行,主動丟掉這幾樣東西。 一、不喜歡的圈子、朋友,那就主動割舍。 圈子以及朋友,究竟是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 多與少,都不是評價好壞的標準。質量的高低,才是評價好壞的標準。 高質量的圈子以及朋友,讓你感覺到舒服、快樂,那就是好圈子、好朋友。 低質量的圈子以及朋友,讓你感覺到不適、痛苦,那就是壞圈子、壞朋友。 對于壞圈子、壞朋友,沒必要糾結什么,也沒必要挽留什么,單純斷舍離,放自己和別人一條生路,才是最必要的。 試想,你都感覺到不適、痛苦了,還去堅持,這不是自我折磨嗎? 沒必要自我折磨,而是“及時放手”。寧要高質量的獨處,也不要低質量的社交。 二、擔不起的壓力、責任,那一開始就不要承受。 壓力,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適度就好。 適度的壓力,可以轉化為一定的動力。而過度的壓力,只會轉化為醫院的病歷,或者火葬場屏幕上的名字。 有些責任、壓力,如果你擔不起,那你一開始,就要學會拒絕,而不要逼迫自己去承受。否則,容易拖累人生。 舉個例子。你實在還不起幾百萬的債務,那你一開始,就不要去貸款。 再舉個例子。你實在養不起三個孩子,那你一開始,就不要去生三娃。 永遠都是“力微休負重”。 做人,還是要有自知之明。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少的事兒,而不要糊里糊涂。 三、心比天高的欲望,要及時克制。 常言道:“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一個人的欲望,要是比蒼天還要高,那他的小命,就會比紙張還要淺薄。 欲望這種東西,并不是越膨脹越好,而是適度就好。適度的欲望,或者降低物欲,做個知足常樂的人,你會更幸福。 總有人會說,欲望大一點,野心也大一點,不就更容易成功嗎? 這就是妥妥的沒有自知之明。難道你妄想資產過億,明天就能資產過億嗎?這是做不到的。 踮起腳,可以碰到的東西,就是理想目標。而踮起腳,都碰不到的東西,就是白日做夢。 沒必要白日做夢,而應該腳踏實地。收斂一下欲望,過點適度的小日子,會更幸福。 四、束縛自己的一切人與事,要擺脫。 很喜歡莊子的一句話: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意思是,真正自由的人,不會沉溺于世俗的是非對錯,而是與天地萬物同在,隨遇而安。 不再試圖去迎合他人的期待,而是選擇做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瀟灑自由,才是一個人活出“人樣”的前提。如果永遠都被毫無意義的人與事所束縛,那如何活出真正的自己呢? 這不就是佛家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嗎? 一開始,本來什么都沒有,內心清凈,可就是因為當事人過分糊涂,沾染了某些因果、是非、瓜葛,所以才被束縛,受盡折磨。 人活一世,不要被膚淺的世俗標準,以及某些人與事兒所束縛,也不要被這一切影響了心靈。真正的強大,是活出自我。 作者:舒山有鹿,業余情感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