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起天皰瘡,許多患者都有一肚子苦水。 好不容易控制住的病情,轉眼又卷土重來。 皮膚上的水皰就像打不完的地鼠,這邊剛消下去,那邊又冒出來。 這病看著是皮膚遭罪,根子卻在身體里頭。 不是藥不管用,而是脾胃和肝在暗中較勁。 正文: 脾虛濕重 先說"脾虛濕重"。脾胃就像身體的廚師,把吃進去的東西變成營養(yǎng)。要是廚師偷懶,飯菜做不熟,剩下的湯湯水水就會在身體里亂竄。《黃帝內經》早就說過:"脾虛則濕盛",這話一點不假。 這類患者最明顯的就是身上總像泡過水,瘡口流不完的液體。臉色發(fā)黃,吃飯不香,上廁所總感覺沒拉干凈。這時候得請白術、茯苓這些"老伙計"來幫忙,再配上薏米、澤瀉這樣的"排水工",把身體里多余的水濕打掃干凈。 肝氣郁結 再來看"肝氣郁結"。肝臟就像交通警察,指揮著全身的氣血運行。要是警察心情不好,整個交通就會亂套。中醫(yī)有句話叫"肝氣犯脾",說的就是肝不好會連累脾胃。 這樣的病人除了皮膚老不好,脾氣也特別大,兩肋下面總覺得脹得慌。這時候需要柴胡這個"和事佬"來調解,配上白芍、當歸這些"潤滑油",讓氣血重新暢通起來。 肝脾不和 最后說說"肝脾不和"。這就好比家里的兩口子吵架,一個不管事,一個亂發(fā)脾氣,最后誰都不干活。身體里的濕氣排不出去,氣血也走得磕磕絆絆。 這種情況最麻煩,瘡口反反復復總不見好,肚子還老是脹氣。得用參苓白術散這樣的"勸架專家",再加上逍遙散這個"開心果",讓肝脾重歸于好。 教您三個小妙招:每天按按足三里,就像給脾胃加油;揉揉太沖穴,能幫肝臟順氣;再掐掐三陰交,讓氣血活絡起來。每個地方按個三五分鐘,堅持下來效果看得見。 本篇完,請關注后續(xù)... →→ 天皰瘡護理,這兩個細節(jié),決定恢復速度… →→ 天皰瘡治療,只因忽略這點,多遭半年罪… 涼血熱之燔 斂瘡瘍之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