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于樞(1246-1302),字伯機,號困學山民,祖籍河北涿鹿,生于開封。官至太常寺典簿(從七品),因性情豪直屢次辭官,晚年筑“困學齋”于杭州,廣交文人雅士。 ![]() 鮮于樞多才多藝,兼善詩詞、古琴、鑒古,深厚學養融于書法,與趙孟頫、鄧文原并稱“元初三大書家”。 ![]() 鮮于樞的行書《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卷》是元代書法藝術的巔峰之作,現藏于上海博物館(紙本,縱48.6厘米,橫533.3厘米)。 ![]() 該卷抄錄唐代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的部分文本,起于“夫前呵從者塞途”,據《韓昌黎集》記載,其前缺108字。韓愈原文借隱士李愿之口,批判官場浮華、頌揚隱逸生活,主題與鮮于樞的耿直性格高度契合。 ![]() 作品完成于大德四年(1300年),鮮于樞在山東東昌訪友時,受總判官“吉甫”所托,于村舍中以劣質筆勉力書寫。他在題跋中自述:“文房之具不備……凡四五易竟此卷,然皆不成書”,謙稱“拙惡之譏,所不敢辭”。 ![]() 鮮于樞以“回腕法”著稱,善用狼毫中鋒,線條圓勁遒健。時人陳繹曾描述其作書時連呼“膽!膽!膽!”,凸顯其豪邁氣魄。 ![]() 作品整體風骨棱棱,氣韻生動,被評“清森峭勁”,行筆跌宕起伏,融合楷、行、草三體,結構謹嚴而姿態奇崛,兼具法度與逸趣。 ![]() 雖因筆具不佳多次更易,仍可見墨色淋漓、節奏連貫,體現“酒酣驁放,奇態橫生”的創作狀態。 ![]() 此卷是其行草代表作,亦是元代“復古”書風的典范。明人王稚登、宋玨及近代狄平子曾題跋,經趙宦光、繆日藻等名家遞藏,流傳有序。 ![]() ![]() ![]() ![]() ![]() ![]() ![]() ![]() ![]() ![]() ![]() 釋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