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實用心理《5分鐘心理學》 ![]() 配合下方音頻閱讀,體驗更佳。 檸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圖源 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種體驗,突然就覺得做什么都很麻煩,哪怕是最簡單的小事: 想整理一下房間,但光是想想就累了,最后干脆躺下刷手機。 工作郵件明明只需要5分鐘就能回完,你卻拖了好幾小時。 朋友約你吃飯,你第一反應不是開心,而是想 “又要洗頭換衣服,好煩”…… 很多人會說 “你就是懶”,但其實: 這種感覺往往與“懶”無關,而是你的心理能量已經(jīng)透支了,像手機電量只剩5%,自動開啟了低電量模式。 你之所以會覺得“做什么都很麻煩”,主要是源自以下3個原因。 1 原因1:情緒枯竭 你可能感覺自己最近特別累,明明睡夠了8小時,但睜開眼睛還是覺得身體很沉; 以前喜歡的事情現(xiàn)在做起來卻覺得沒意思;動不動就容易煩躁,或者對什么都無所謂…… 這些其實都是情緒枯竭(Emotional Exhaustion)的表現(xiàn)——你不是簡單的“累”,而是一種內(nèi)心燃料被燒干的感覺。 為什么我們會情緒枯竭呢? 有這樣幾個原因: ①長期壓力:每天被工作/人際關系/家庭瑣事纏住,你感覺自己一刻不得喘息,要處理的事太多,壓力太大了; ②情緒壓抑:明明不開心,卻要假裝“沒關系”,但被壓抑的委屈、失望全都淤積在你內(nèi)心深處,消耗你的心理能量; ③缺乏正向刺激:生活節(jié)奏單調(diào),沒有能讓你真正充電的事情。 當你的心理能量耗盡的時候,身體會自動進入 “節(jié)能模式”,大腦會判定“一切都不值得”,于是你自然會覺得做什么都好麻煩。 而想要解決的話,你可以試試每天做一件能讓你充電的小事,比如: 散步10分鐘、聽喜歡的歌、涂鴉5分鐘。同時減少“被動消耗”, 比如少刷手機、減少無意義的社交閑聊,給自己真正的休息。 2 原因2:低自我效能感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低自我效能感(Low Self-Efficacy)”。 如果你過去反復經(jīng)歷挫敗,比如明明很努力了,卻還是被領導/家人否定。 次數(shù)多了就會產(chǎn)生“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認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或者你對自己有一個認知偏差,只記得自己失敗的事,忘了其實你成功過很多次。 當你對自己失去信任時,你的大腦會把所有事情都標記成 “太麻煩”,因為潛意識會保護你免于再次失敗。 想要改變這一點,你可以讓自己先做最小的事: 比如不想洗衣服,那就先把衣服丟進洗衣機,完成了就是勝利。 平時多記錄一些自己的“小勝利”:比如“我按時起床了”“今天的工作都完成了”等等,讓你慢慢恢復信心。 3 原因3:決策疲勞 現(xiàn)代生活里,我們每天要做無數(shù)個微小的決定: 比如穿什么?吃什么?回不回這條消息? 這篇文章要不要讀完?現(xiàn)在是學習還是先玩會? 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選擇,其實在偷偷消耗你的意志力,導致你到真正重要的事情時,腦子已經(jīng) “不想再選了”,于是拖延、逃避、覺得“好麻煩”。 想要改變這一點,你要試著減少日常決策: 比如讓自己固定每周幾吃什么,提前搭配好一周要穿的衣服。 也可以設定“自動執(zhí)行機制”:比如每天起床先喝杯水,下班回家先運動10分鐘等等,減少糾結(jié)。 總而言之,如果你覺得做什么都很麻煩,那可能是你的內(nèi)心在對你發(fā)出求救信號——它在告訴你: “我需要休息。” 那你要允許自己停下來。 “我需要肯定。” 那你就別總否定自己。 “我需要簡單模式。” 那你就減少不必要的選擇,保護你的心理能量。 試試看,給自己一點耐心。 當你的“心理電量”慢慢回升,你會發(fā)現(xiàn): 有些事情,其實沒那么麻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