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身邊不少朋友和茶友,都有盤手串的雅好。 從沉香、小葉紫檀,到菩提、蜜蠟琥珀,以及各種玉石。 品茶的時候,一只手拿茶杯,另一只手也不歇著,就用幾根手指相互配合著盤弄手串。 上個月,一位朋友生日,特地選了一串沉香做禮物。 所幸投其所好,朋友上一次來茶室喝茶時,那串沉香已經盤出些許溫潤的光澤了。 一邊喝茶,一邊聽著串珠碰撞的聲響,倒也有些意趣。 村姑陳雖然沒有這個愛好,但平日里喝茶,也習慣順手把玩手上的品茗杯。 用指腹輕輕摩挲杯身,感受茶杯外壁傳來的溫度。 手繪的杯子,就看花鳥的神韻,看人物的情態。 若是郎紅,就賞它獨特的玻璃質感,在光線下流動的光彩。 手捏一只精巧的品茗杯,輕輕轉動手腕,360度地欣賞把玩,這是帶把茶杯沒有的優勢。 羅漢杯、竹節杯、高足杯、折腰杯,杯型各異,千奇百態,各有韻味。 《2》 曾經有茶友來問,品茗杯的杯型這么多,用來喝白茶,選哪種最好? 不同的杯型,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喝茶體驗。 但相比主泡器和沖泡手法對茶湯滋味的影響,不同杯型的品茗杯之間,差距并不大。 從實際來看,并不存在喝白茶一定要用某種杯型的說法。 但既然茶友問了,咱們還是展開聊聊,各種常見的杯型,各有什么特點。 聞香杯,杯型細長高挑,持杯時手指覆于杯上,優雅秀氣。 因為杯口窄,用聞香杯喝茶,香氣不容易飄散,反而會被聚集在杯中。 喝白茶時愛好聞香的茶友,不妨入手一只聞香杯。 臥足杯,通俗來說,就是杯底沒有圈足,緊貼著茶桌。 造型敦厚的臥足杯,重心低,放在茶桌上十分穩當。 開口寬大,用它品茶時,茶杯內壁的圖案透過清淺的茶湯,一覽無遺,頗有意趣。 羅漢杯,形狀像拔罐時用的玻璃罐,上窄下寬,整體圓潤,手感厚實。 杯腹較寬,肚量大,能容納的茶湯多。 同時,杯口向內收的造型也使它有著不錯的聚香效果。 斗笠杯,是獨特的倒三角形,形似斗笠,因而得名。 夏天喝茶,用斗笠杯的頻率明顯高了,寬闊的開口,較淺的杯身,成就了斗笠杯出色的散熱效果。 用沸水沖泡出來的滾燙茶湯,倒進斗笠杯很快就能降溫,喝茶不容易燙口。 除了上面介紹的這些外,還有壓手杯、竹節杯等等,也都各有特色。 《3》 選品茗杯,在杯型之外,還可以參考下面幾點。 若是喝白茶,最好選不吸香吸味的瓷質品茗杯。 紫砂一類的材質,表面遍布細密的孔洞,用來盛裝茶湯,會折損原有的香氣和滋味。 瓷制品茗杯的選擇范圍很廣,白瓷、青花、郎紅、柴燒等等,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 但購買工藝特殊的品茗杯時,要注意分辨真假優劣。 市場上魚龍混雜,用貼花冒充手繪、用人工上釉的假柴燒冒充真柴燒的,不在少數。 選購時,買手繪,要著重關注圖案的過渡是否自然、色彩搭配是否豐富。 買柴燒,就多看釉面和火痕,釉面過分光潔統一的不能買,火痕變化死板生硬的不能買。 下單之前先做好功課,多學多看,能省去不少麻煩。 無論買茶具還是買茶,都是這個道理。 順帶一提,薄胎的品茗杯散熱更快些,視覺效果也更輕盈。 不喜歡外觀太臃腫的,可以往薄胎的方向選。 《4》 相比蓋碗一類的主泡器,品茗杯的選擇并沒有太多限制。 挑選自用的品茗杯時,大可以隨性一些,先照顧自己的審美和喜好。 遇到特別合眼緣的,在其他方面做些犧牲也無妨。 但還是不建議茶友們買太便宜的品茗杯。 直播間中幾塊錢一只的“撿漏貨”,或是低價甩賣的瑕疵品,很難保證品質。 廉價的茶具,用的都是差勁的泥料,很可能摻雜了不少雜質。 畢竟是日常用來喝茶的茶具,要入口,還是要考慮最基本的安全性。 當然,也沒必要因此去買幾千上萬塊的高檔茶具。 價格高昂的茶具,大多附加了品牌價值和收藏價值,對新手來說不劃算。 在喝茶還未成習慣時,買了太貴的品茗杯,難保不會閑置。 這些貴價茶具,還是更適合懂行的老茶客們。 剛開始喝茶,花個幾十塊錢,就能買到品質不錯的白瓷品茗杯。等經驗豐富了,再往更高層次嘗試。 前段時間,以梅、蘭、竹、菊為靈感,定制了一套《四君子》白瓷品茗杯,四位君子皆是不同的器型。 不過百的價格,簡約大方的設計,尤其適合新手入門。 若是用來送人,就投其所好,千元之下也有好選擇。 送男士,就選簡約大氣的款式。壓手杯、青花山水杯等等,與男性氣質更相符。 若是送給女性,可以挑一些精致優雅的款式。 手繪的花鳥、纏枝紋、郎紅等,都比較受歡迎。 總的來說,茶具的選擇豐儉由人,茶友們根據自身情況去選即可,切記理性消費。 《5》 無論是名窯珍品,還是尋常小盞,只要合乎心意,都能用它品出別樣滋味。 溫潤如玉的白瓷杯、釉色靈動的郎紅盞、造型別致的竹節杯、高足杯,每一只杯子,給一場茶事帶來的氣質都是不同的。 有時花哨的手繪用膩了,再換回白瓷杯,頗有種返璞歸真的野趣。 當然,喝茶的樂趣,不僅在茶、在茶具,更在當下的心境。 不妨隨性一些,手邊有什么杯,就喝什么茶。 若喝茶處處都要緊繃著弦,倒失了本心。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