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5日,對越自衛反擊戰進入撤軍階段。在西線云南方向,為保障解放軍第11軍主力安全回撤,陸軍第31師命令步兵91團加強兵力火器組成加強團,奔襲消滅盤踞在班繞散地區的越軍一個營。 贏得此次戰斗的關鍵,是要迅速拿下班繞散之敵的核心陣地無名高地,使我主力能直插班繞散村寨,分割包圍并殲滅敵人。這個無名高地位于班繞散西南側,呈東西走向的一條山梁,寬150米左右,長約1000米,坡度比較陡峻,由西向東延伸著5個小高地,山梁連接處非常狹窄,部隊運動困難。 無名高地的北側、東側樹林茂密、雜草叢生,僅有一小條道蜿蜒上山,其南側、西側的樹林雜草已被越軍砍光燒盡,清理出了比較寬闊的射界。整個無名高地的地形宛如一串糖葫蘆,必須一個一個拔掉,利于越軍防守,而不利我軍進攻。 無名高地是越軍班繞散防御體系的核心陣地,其得失關系整個戰斗成敗。守敵為越軍萊州省地方部隊741團1營營部帶1個加強步兵連,兵力約160余人。越軍根據無名高地的地形構筑工事,在山腰至山頂不到400米的距離上構筑了五道塹壕,有百余個土木質結構的暗堡和掩蔽部。其中掩蔽部位置隱蔽,上面覆蓋三層圓木,厚幾十公分,再被覆1米多厚的積土。一般有兩個出入口和兩個以上的發射孔,與地面平齊,極難發現。各工事之間均以縱橫交錯的塹壕、交通壕相連接,偽裝嚴密,防不勝防。 越軍在無名高地上配置了82迫擊炮3門、82無坐力炮2門、60迫擊炮3門、40火箭筒3具、輕重機槍11挺、高射機槍6挺,這個火力配置已經超過了1個步兵營標準。越軍根據陣地構成分層配備火力,形成步、機、炮相結合的交叉火力網,嚴密控制上山通道。在便于接近的地段,還埋設有數量較多的防步兵地雷。越軍在陣地內貯存大量糧彈,能打能藏能生活,企圖憑借山險,依賴工事,阻我前進。 攻打這樣設防堅固的無名高地,步兵91團尖刀連準備不足,連連受挫,傷亡較大。之后該團調整部署,集中團屬100迫擊炮4門、加強的友鄰部隊100迫擊炮4門、營屬82迫擊炮8門,共16門火炮,組成臨時輕便炮兵群,占據有利陣地,直接以火力支援尖刀連戰斗。 在團首長統一指揮下,輕便炮兵群與步兵緊密配合,巧妙射擊,以集中猛烈的火力壓制和消滅敵人,經過2個多小時戰斗一舉攻占無名高地。戰斗中輕便炮兵群共發射炮彈1786發,支援步兵斃敵少校營長以下151人,取得了輝煌的戰斗勝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