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chuàng) 丨首發(fā)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上個周末,去朋友家做客,她家有一只邊牧。 每次去拜訪時,總是熱情地撲上來迎接。 這次再去,發(fā)現(xiàn)陽臺上多了個籠子,有一只小土狗窩在里面。 朋友說,這是她下班路上撿的,看起來才一個月大。 馬路上車來車往,她實在不忍心置之不理,只能先帶回家。 “新成員剛到家,要先隔離觀察一段時間。” 朋友一邊說著,一邊給小狗準備食水。 “不能原住民接觸,以免交叉感染。” 看著她熟練地安排各項事宜,不禁感嘆,不愧是經驗豐富的養(yǎng)寵人,雖然事發(fā)突然,但應對起來有條不紊。 這讓村姑陳想起昨晚一位茶友的留言: “剛收到你們家的老白茶,但不清楚怎么喝,怕泡不好。” 作為喝茶、品茶的新手,有這樣的顧慮再正常不過。 故而,村姑陳連夜伏案,寫下這篇“老白茶喝茶指南”,教大家如何喝好、存好老白茶。 《2》 市面上的老白茶,大多以餅茶的形式存在。 松散的白茶壓成餅,能省下不少儲存空間。 后續(xù)進行物質轉化時,經過壓餅破壁的白茶餅也容易轉化出更醇熟的風味。 但撬茶餅,對不少新手來說都是難題。 撬不開、撬太碎的情況經常發(fā)生。 然而,只要選對工具、用對手法,撬茶餅也能很輕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撬茶最好用專門的茶針或茶刀。 撬松緊適宜的茶餅,就用茶刀。 扁平的刀身使茶刀能夠輕松插入茶餅縫隙,刀口鈍,撬茶技術不熟練的新手用起來也不容易受傷。 如果遇上壓制緊實的茶餅,換成相對尖銳的茶針會更順手。 撬茶前,確保撬茶工具的干凈衛(wèi)生,如果工具上附有雜質或異味,用它撬出來的茶葉也會被污染。 準備好工具,取出茶餅,將其放在干凈整潔的桌面上打開。 而后一手輕按茶餅固定位置,一手持茶刀,尋找切入點。 從側面觀察茶餅,能發(fā)現(xiàn)茶葉與茶葉之間的重疊,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 順著這些自然的紋理,看準一個點,將茶刀從側面平行插入。 茶刀插入縫隙后,先輕微轉動,松動一下周圍的茶葉。 感覺差不多了,就可以將茶刀向上抬,借力將表層茶葉與茶餅分離。 撬餅是技術活,不能單靠蠻力。 《3》 備好干茶,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泡茶。 沖泡老白茶,蓋碗始終是首選。 蓋碗對茶香茶味的細膩展現(xiàn),是其他茶具無法企及的。 聞蓋香、觀茶湯、品茶味、賞葉底等一系列流程,一只蓋碗就能搞定。 一沖沖茶湯之間,白茶各個層次的香氣和滋味有序顯出,喝茶體驗最完整。 蓋碗最好選瓷制的,不吸香奪味,茶味呈現(xiàn)更純正。 沖泡時,首先要注意茶水比例。 一只常見的110毫升蓋碗,注水八分滿,投干茶5克正好。 茶多水少,茶湯苦澀難以下咽;茶少水多,茶湯寡淡喝不出滋味。無論哪種情況,都是浪費。 如果干茶體積太大,不能完全放進蓋碗,就稍微折疊、規(guī)整一下。 其次,泡茶的每一沖,都要用沸水。 只有沸水能將老白茶中各個沸點的物質盡數(shù)激活,釋放到茶湯中。 水溫不夠,茶湯的香氣和滋味都會有所缺損。 注水時,為了保證每一片茶葉都能被沸水沖淋,最好使用環(huán)壁注水法。 在一個適中的高度,從上至下地沿著蓋碗壁,勻速畫圈注水,讓老白茶在沸水下舒展身姿。 最后,注水完畢,要在5秒內出湯。 準確來說,從注水到出湯,時間控制在7-8秒最佳,以免茶葉中的苦澀物質過量析出。 當然,沖泡手法不熟練時,這個時間稍微延長也無傷大雅。 經過多年物質轉化的老白茶,苦澀物質的含量逐年減少,并不容易泡苦。 也正因如此,老白茶還可以煮著喝。 但煮茶同樣需要控制時間,過濃的茶湯滋味平平,對身體也不好。 《4》 每次撬完茶、喝完茶,都要將剩下的餅茶或散茶妥善存好。 白茶的吸附性極強,也很脆弱,存放稍有不慎,就會出現(xiàn)跑氣、受潮、變質的情況。 常喝的茶,就找密封性好的鐵罐或密封袋暫時保存。 鐵罐無法完全密封,內部最好再套上兩層塑料袋。 密封袋要選厚實的,茶葉入袋后要仔細捏緊密封條,多檢查幾遍。 若是長期存茶,就用三層包裝法。 這是茶圈內公認的最穩(wěn)妥的存茶法。 所謂“三層”,指的是食品級鋁袋、食品級塑料袋和厚瓦楞紙箱。 用這三層包裝逐層將老白茶密封起來,放在隔墻離地、通風干燥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 如果遇上回南天、梅雨季等潮濕天氣,要格外注意。 存茶量大,放心不下的茶友,可以考慮購置一臺家用除濕機,或者打開空調的抽濕模式。 總而言之,老白茶的儲存,講究密封、干燥、避光、陰涼、無異味。 做好這五點,定期檢查,很難出錯。 《5》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老白茶的沖泡、儲存有章可循,但要想真正做好,還需要日積月累的實踐和反思。 沖泡方式可以學,但要喝懂某一款茶,只能靠自己。 存茶亦是如此,用心與否,終會體現(xiàn)在茶葉身上。 同一款茶,不同的人泡、不同的心境下喝,感受都可能大不相同。 不必執(zhí)著于別人口中的“標準答案”,多試、多品、多比較,你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原創(chuàng)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yè)原創(chuàng)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chuàng)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