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 ![]() ![]() 這二味藥就是蒲公英、生地榆。 糜爛性胃炎的最明顯特征就是食后胃痛,道理很簡單,食物進入胃中,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不斷地刺激糜爛的胃粘膜,自然會引發疼痛; 除了疼痛,有些患者會有胃脹感,這是因為胃粘膜受損,導致消化功能減弱,食物排空延遲, 隨之而來的就有胃脹,或者伴有反酸、打嗝等。 如果糜爛累及血管,會出現排出黑便的情況,如果有以上情況,最好及時去醫院做個胃鏡,以免耽誤治療。 中醫治療糜爛性胃炎最常用的方劑就是半夏瀉心湯或甘草瀉心湯,這兩個方子主要針對中焦濕熱,也就是脾胃濕熱而設; 這兩個方子在清熱利濕的同時,還有健脾的作用,中醫理論認為,脾主運化水濕,如果脾胃功能弱了,就不能及時運化水濕; 有濕的地方往往容易滋生細菌,也容易潰爛且久治不愈;中醫治法為清熱利濕,通過改變胃內環境,杜絕滋生細菌的土壤,從而徹底解決糜爛的問題。 我跟隨師父學習中醫多年,特別推崇師父的“專方加專藥”的治病思路,這其實也是師父臨床療效好的法寶,選對了方子,能保證用在病人身上有效; 但是加了專藥,療效會更快,病人少受疾病之苦,還節省了時間和金錢,所以師父特別重視專藥的作用, 在師父的著作《用藥傳奇》中,有一篇文章,曾講述過蒲公英對于糜爛性胃炎的作用; 近幾年師父又通過臨床驗證,發現加上生地榆后,臨床療效更好,于是將這二味藥固定為糜爛性胃炎的專藥。 《本草綱目》中記載,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消腫及催乳作用,對于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 現代藥理研究:蒲公英具有抗菌、抗炎、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增強細胞和體液免疫、抗腫瘤、抗潰瘍、保護胃黏膜、保肝、抗內毒素等作用。 以下為師父書中原文,加強我們對蒲公英的認識和了解。 “針對其(蒲公英)特性,我除了用在一般外科病證上,如乳癰、痤瘡、丹毒等等,這個大家一般都會用,特別愛在治療胃病時重用它。 對于胃潰瘍,糜爛性胃炎,膽囊炎,胰腺炎等病癥上,重用其為主藥,輕則30g,重則60g,屢建卓效。 這些胃病凡是經胃鏡撿查,呈現病灶紅腫潰爛,一律加用重量蒲公英,消炎生肌; 此做法,來源于巳故著名中醫胡希恕和東北名醫李玉奇的認識,這類胃病一律按胃癰處里,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和可靠的”。 現舉醫案一則: 蔡某,女,45歲,患胃病多年; 主癥:胃脘脹痛,不能食,兼有返酸,舌淡紅,苔白膩,脈浮滑,大小便尚可,月經正常,已育二子。 胃鏡撿查:糜爛性胃炎,鏡圖觀粘膜紅腫,散性潰點。 先用西藥奧美拉唑四聯治三個月不效,轉求一老中醫治療,仍然解決不了胃脘脹痛,經人介紹要求我予以治療。 吾從胃癰治之,用甘草瀉心湯加減。 甘草30g、黃連15g、公英50g、敗醬草30g、生地榆30g、半夏10g、黨參15g、 干姜6g、生蒲黃30g、煅瓦楞30g、厚樸10g、莪術10g、炒谷麥芽各30g、吳茱萸6g、九香蟲15g。 七劑,水煎服,日三次。 一周后復診,胃脘脹痛,大大減輕,上方去吳茱萸,干姜,加香櫞佛手各15g,續服十五劑,痊愈。 古道瘦馬按: 此類病人我治療甚多,其中加不加蒲公英大不一樣,我曾觀有些中醫治療此類病的方子,其它方藥基本雷同,大同小異,就是效果不明顯,其中缺少的就是蒲公英。 我之所以治療此病有效,實際上蒲公英起了很大作用,其清熱消炎,生肌止痛作用尤為明顯,這不僅在治療胃癰上顯示,而且在治療其它癰證上也是表現突出。 生地榆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等功效,是治療水火燙傷的專藥,用于治療糜爛性胃炎,可以起到止痛、斂瘡、修復糜爛的作用,和蒲公英相得益彰,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