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處連續倒伏了9棵毛白楊樹。 有些樹很大,最大的樹需要幾個人合抱,樹齡超過60年。 有師生提到:“能把毛白楊這樣連根拔起的天氣,來清華這么多年頭一次見。” ![]() 一年后,2025年6月15日,這是個特殊的日子。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清華大學的樹又作妖了。 施工人員砍樹的時候莫名其妙地沒有做圍欄,樹枝砍斷掉下來砸到一位女教授,不幸身亡,十分痛惜。 ...... 在古代災異學說中,樹木出現的怪異情況叫“木妖之兆”。 《漢書·五行志》載:“木不曲直,是為木妖。” 樹木無故自拔、傾倒,或生出怪異形狀,皆被視為“木不曲直”。 木屬仁,木妖之現,首當其沖指向的便是“仁正”的缺失。 結合清華園,再以古人之心度之,會有何暗喻? 其一,或為“風教之失”。 “風”者,既是自然之風,亦是社會之風、世道之風。 《詩經》有“國風”,以觀民風、知得失。一場罕見的大風,足以摧折百年古木,是否象征著一股強大而無形的社會風潮或意識形態力量,正在猛烈沖擊著我們教育的根基? 當教育過于功利,學術沾染浮躁,人才培養脫離了“仁”的內核,那么培養出的“棟梁”,可能不再是支撐社稷的堅實之木,而會成為一壓即垮的枯木。 其二,或為“精英之憂”。 清華學子,素來被視為國之精英、未來之希望。古木傾倒,傷及行人,這“血光之災”尤為刺目。 在玄學語境中,這不僅僅是一場意外,而是上天以最慘烈的方式示警:如果文脈、道統出了問題,其后果將是直接而致命的。 我們引以為傲的精英教育,是否在某些層面出現了偏差? 象征著“仁”的古木,不再庇護人反而傷人,這似乎是對“仁愛”精神缺失的最沉痛的暗喻。 其三,或為“根本之問”。 樹高千丈,其根在土。樹木的繁茂,根本在于土地的滋養和根系的穩固。 清華園中大樹之倒,若從風水地脈的角度看,是地氣不穩、生氣泄露之象。 引申到社會層面,則是對我們發展之“根”的拷問。我們的文化之根是否扎實?我們的道德之根是否堅固?我們賴以安身立命的價值體系,是否正在被某種看不見的“風”所侵蝕、動搖? 當我們勇于尋夢的時候,別忘了把根扎牢。 ![]() 清華園傾倒的毛楊根部枯淺↑ 結尾的話 “天道遠,人道邇”。 風會停,倒下的樹木會被清理,傷痛會隨著時間慢慢撫平。 但空寂的天空下,裸露的樹根旁,留下的不應只是一個物理的空洞,更應是一個精神的叩問。 愿這風聲鶴唳,能化為暮鼓晨鐘,警醒世人。 唯有時刻保持敬畏與自省, 深植其根,厚培其土, 方能于天地風雷之中, 屹立不倒,生生不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