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河北省中南部一帶,是全國面積“最小縣”的集中地帶,邯鄲市的館陶縣、邱縣、峰峰礦區、雞澤縣、廣平縣分別居于邯鄲市面積倒數后五位,其中廣平縣以314平方公里的面積成為該市的“面積最小縣”。 ![]() 位于河北邯鄲市的廣平縣與魏縣,兩縣城距離很近 廣平縣與魏縣相鄰,兩者的縣城離得特別近,在地圖上測量兩縣城中心位置相距10公里左右,而以離得最近的縣城邊緣部分測量則僅相距6公里左右。這種格局是怎么形成的呢? 先來看廣平縣的由來如果單說廣平縣的設置史,由來已久。上海博物館藏有戰國時期秦國的“廣平君印”。“君”是戰國時諸侯國內的高等爵位持有者,其來源或是宗室、或是功臣,這些“君”分為有封地、僅有食邑、榮譽性稱號等區別,但是不管怎么樣,在稱呼這些“君”的時候往往會冠以某地,比如“戰國四公子”里的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這個“廣平君”也應該是這樣,由“廣平”一詞可以推斷,“廣平”的地名在戰國時期就已存在,或許在秦國、秦朝就已設縣。 ![]() 上海博物館的秦國“廣平君印” 西漢的開國功臣、將領薛歐,在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十二月被封為廣平侯,《漢書·功臣表》記載:“廣平敬侯薛歐,以舍人從起豐,至霸上,為郎。入漢,以將軍擊項籍將鐘離昧侯,四千五百戶。高帝六年十二月甲申封,十四年薨……”,此時廣平為侯國。漢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廣平侯國因“有罪免”,為廣平縣。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所說的廣平侯國與廣平縣,其所轄區域并非是今天的廣平縣,而是在今天雞澤縣一帶,這時的廣平縣可以稱之為“古廣平縣”。古廣平縣于北齊被撤銷,僅僅30年后的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在這里置雞澤縣。民國《廣平縣志·沿革志》記載了這一段歷史:“廣平之名始見漢書,初為廣平國,在今雞澤縣東二十里,建武時省國入縣,是乃古之廣平而非今之廣平也。” ![]() 西漢時期的廣平郡與廣平縣、今天的廣平縣之區別 廣平縣再次出現在歷史進程之中,時間已經是相隔571年之后的金朝大定七年(1167年)了。民國《廣平縣志·沿革志》說道:“今縣自金天會七年分魏縣北鄙之地而置”。這里所說的“金天會七年”是民國《廣平縣志》對“金大定七年”的訛記,因為無論是在《金史·地理記》中,還是在《大明一統志》、清《畿輔通志》中均記為“金大定七年”。 ![]() 民國《廣平縣志》中“金天會七年分魏縣北鄙之地而置”的錯誤記載 金朝所置的廣平縣,因是分“魏縣北鄙之地”而置,所以面積是十分有限的。這一點在清康熙《廣平縣志》的《序》《土地卷》中均對此頗有微詞:“廣平,幅員橫五十里,縱半之不敵,古大縣一亭障也。”“畿內列邑百一有六,未有境圭狹隘若茲邑者。” “古大縣一亭障也”,“亭障”是古代“烽燧亭障”邊防體系的一環,是用于軍事防御的堡壘設施。這里應該指魏縣的邊遠地區,也由此可以看出其面積之小的由來了。 此外,金朝這次析魏縣而置的廣平縣,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情況,就是魏縣是屬大名府路大名府管轄,而析置出的廣平縣卻屬河北西路洺州管轄。金朝的“路”是一種在中央與府州之間的高級政區,相當于今天的“省”,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新析置的縣與原來的縣并沒有位于同一個省。 為何金朝要新析置廣平縣,并且把新縣與原縣置于不同的“路”?析置廣平縣時的金大定年間,是金朝第五位皇帝完顏雍的年號,他在位時,勤政節儉、選賢治吏、輕賦重農、國庫充盈、百姓小康,出現“大定之治”繁榮局面,他也因之被稱為“小堯舜”。《金史》評價:“大定之間,郡縣吏皆奉法,百姓滋殖,號為小康”。 由于政局平衡、經濟發展迅速,人口激增,完顏雍初登基時金朝約300萬戶,而到其晚年則在670萬戶,增長超一倍,為新縣設置提供人口基礎,這一年不僅新置了廣平縣,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也設于此時。 ![]() 北宋、金析置廣平縣之后的變遷情況 至于為何把廣平縣置于河北西路洺州之下,而非與魏縣一起設于大名府路大名府下,在歷史記載中并未找到。不過《金史·地理志》中記載河北西路洺州轄“縣九、鎮四”,而大名府路則轄“縣十、鎮十三”,或許是出于平衡府、州所轄縣鎮數量的需要,大名府之縣鎮數量已經太多,于是就把新置的廣平縣歸于河北西路洺州。 再來看為什么廣平縣城與魏縣縣城距離這么近的問題。廣平面積有限,縣城的位置在金朝析置之初就已固定。但是魏縣縣城位置則有較大變動:在唐代之前魏縣治所在今天大名縣城西北二十五里一帶。北宋熙寧六年(1078年),置于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的洹水縣省為鎮,入成安縣。宋金時期,魏縣治所因河患遷于洹水鎮,此時不但洹水鎮成為魏縣治所,魏縣疆域也因為洹水鎮劃入有所擴大,今天的車往、回隆一帶區域得以劃入。到了明朝初年,魏縣治所又因漳河水患遷至了今天的魏縣縣城。 ![]() 廣平與魏縣,民國二十一年三月《河北省分縣圖》 明、清的《大名府志·沿革》記載:“魏縣,……舊治在元城于村渡西五里,以河患遷成安之洹水鎮,于是洹水地始割入魏,金元因之。明初復為漳河沖沒,遷于今五姓店……”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到,魏縣治所一開始并非距離縣界如此近,而是因為受漳河水患的影響慢慢遷到這個位置的。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