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無恙,我是白發漁樵。 許多新手作家都想寫一個很龐大的故事,但會為想不出情節而苦惱。情節本質是事件的集合,寫不出情節意味著腦袋里蹦不出事件,為此往往他們會說沒有靈感。但真的是沒有靈感嗎? 許多新手作家還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會寫一大堆設定,甚至于沉迷于寫設定,以至于寫不出完整的小說。但寫設定真的是錯誤嗎? 如果我說這些設定其實就是靈感呢?假設存在一個能把設定變為事件的方法,新手作家寫完設定之后,把設定扔給這個方法,得到了一系列事件,情節不就來了嗎? 小說里有個著名的冰山理論,我覺得這個比喻非常糟糕,因為冰山的絕大部分是隱藏在水面下的。然而寫小說做再多的準備,一百萬字的正文,能寫到十萬字的大綱了不起了吧,有見過為了寫一百萬字正文,從而寫一千萬字的大綱嗎?寫小說的過程絕不是厚積薄發,而是反過來的“薄積厚發”。 但冰山理論有其可取之處,的確有一部分是處于水面之下的,比如說,靈感就應該處于水面之下。按我剛才的設定即靈感結論,新手作者在小說正文里大段大段寫設定,好比在小說正文里大段大段寫靈感,這是要為其他作者免費做嫁衣嗎? 設定究竟算不算靈感,取決于有沒有把設定變成事件的方法,很遺憾,沒有。不過,很慶幸的是,把設定變成事件不需要任何方法。就好比要做到垃圾分類,不需要任何方法,只需要這么去做即可。 設定律:一切設定都可以轉化為事件,只要作者想的話。 一、規則設定 以前看武俠小說,經常出現一個“門派禁地”的概念,往往伴隨一個搞笑場面,主角被門派追殺,不得不闖入門派禁地,門派弟子讓主角出來,說這是禁地,主角說我又不是門派弟子,所以不必守門規…… 假設有一個禁地的設定,那如何把這個設定轉化為事件呢? 一種禁地的懲罰來自超自然力量,任何人進入禁地都會遭到懲罰,比如死了,出來后得病了,或者走不出來了。這種禁地設定轉化為事件,最簡單的,可以讓一個人走入禁地,然后讓他得到了這種懲罰。如果要讓讀者加深印象,可以讓這個人是主角的朋友或者敵人。注意,無論是主角的朋友還是敵人,也都是設定,態度的設定,所以依然能轉化為事件。 另一種禁地的懲罰來自人,比如門派藏經閣,只允許少數人進入。把這個設定轉化成事件,讓一個弟子進入藏經閣,出來后被處死了;這個弟子偷偷進入,沒被人發現,所以沒任何處罰;這個弟子雖然沒有資格,但他父親是掌門,所以處罰只是面壁思過;這個弟子雖然是長老的弟子,出來后還是被處死了。 二、武力設定 武無第二,所以體現武力設定的就是對打一場。金庸不會在小說里寫一個東方不敗等于三個令狐沖這樣的話,這是水面下的設定,他讓令狐沖、任我行、向問天、任盈盈對陣東方不敗,四個人打一個仍然不敵,靠著任盈盈用楊蓮亭作為人質才取勝。 雖然練氣一層多半不敵練氣二層,但一個練氣一層相當于0.7個練氣二層還是0.5個,讀者并不清楚,現在設定轉事件,三個練氣一層對兩個練氣二層,打成平手,讀者就看到了水面下作者的設定,增加一層,實力增長了50%。 同層次之間有沒有差別呢?劍修和制符師,劍修和煉丹師,制符師和煉丹師,三種職業之間強弱的設定是依次的呢,還是剪刀石頭布相互克制的呢?這就是三個事件了。如果是五種職業,就需要十場對打才能確定相互關系。如果是兩兩組合,三人組合呢? 所以能寫的情節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必須挑選讀者更感興趣的寫。 三、態度設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小說里除主角外有名有姓的其他人,當前對主角的態度是怎樣的?厭惡主角所以繞著走;輕視主角所以不太上心;親近主角所以很熱情;重視主角所以很在意。引起這些態度的事件是什么? 這些態度,當有事件發生時,比如主角受了重傷,會是什么?厭惡主角的依然繞著走,還是給了傷藥后繼續繞著走;輕視主角的根本沒注意到主角,還是很開心能有施舍主角傷藥的機會;親近主角的叫來了大家一起幫忙,還是趁著沒人落井下石;重視主角的把主角帶到家里救治,還是假裝沒看見此后不再看好主角? 如果某些事件發生后,厭惡主角的發現不得不和主角交流;輕視主角的發現只有主角能夠解決他的問題;親近主角的發現將要和主角共同承擔巨大的風險;重視主角的發現主角可能并沒有那么優秀。那么發生的事件具體會是什么,他們的態度會如何變化? 態度設定轉化的事件包括:引起當前態度的事件,能對當前態度進行壓力測試的事件,能改變當前態度的事件。 更多寫小說技巧,可參見知識星球《女媧網文教程》,包括了女媧的自我修養以及網文獨孤九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