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夏日炎炎,辦公室里的空調冷氣儼然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的“續命神藥”。 但似只吹空調還不足以完全緩解打工人口腔的“干涸感”和心頭的燥熱。 這時,最適合泡上一杯白茶,讓疲憊的身心暫時休憩一番。 那么問題來了,當你需要為眾多同事、賓客奉茶時,如何能做到從容應對,又不失茶道的雅致呢? 北宋文豪蘇軾曾在《汲江煎茶》中寫道:"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這種豪邁與精細并重的茶事智慧,正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如何在人多的場合優雅地泡茶。 古人云:"器為茶之父",選擇恰當的茶器無疑是成功的第一步。 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特別強調:"茶注宜小不宜大,小則香氣氤氳,大則易于散漫。" 但在賓客如云的夏日聚會中,卻要反其道而行——首選大容量茶壺。 這看似違背傳統,實則蘊含現代的生活智慧。 接下來,就從備器、潔器、備茶、投茶到沖泡,一步步解開夏日群飲的茶事密碼。 《2》 用大壺泡茶,其實是一種智慧。 在三十多度的酷暑中,受天氣影響,人難免就有些煩躁,為多位賓客泡茶,最怕的就是手忙腳亂。 這時,容量500ml以上的大茶壺將成為你的得力助手。 為什么說大壺更適合夏季的多人場合? 首先,大壺泡茶可以實現效率與優雅兼得。 一把大壺可以一次性沖泡出足夠的茶湯,避免頻繁續水打斷交談。 在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中,大壺泡茶既能保持禮節和禮數又不失效率。 其次,大壺泡茶可以保持茶湯溫度的穩定。 在夏季的空調房中,小壺茶容易涼,而大壺因為水量夠多,所以降溫的速度較慢。 最后,大壺兼具觀賞性與實用性。 建議選擇玻璃壺,它透明的材質可以觀賞壺中茶葉舒展起舞,帶把手的設計還方便取用。 還可以選擇陶瓷大壺,不僅材質好,不吸色不吸香,并且保溫效果更佳,500ml容量的陶瓷壺比300ml的小陶瓷壺的保溫時間更長。 還有不銹鋼的保溫大壺,適合有出行計劃,或者在戶外使用,能夠保持茶湯的溫度。 請記住蘇軾的智慧:"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大壺泡茶看似粗放,但只要搭配得當,同樣可以展現茶道之美。 《3》 接著進行清洗的環節,茶具的清潔在濕熱夏季尤為重要。 多人共用的茶具,清潔不當易滋生細菌。 分享幾個夏季茶具清潔的妙招: 一、提前進行預處理,這十分關鍵。 可以用新鮮的檸檬片擦拭大壺內壁,這樣既能去味又能留下清香。 如果遇到較厚重的陳年茶漬時,可用小蘇打加水調成糊狀,用軟布擦拭。 二、選對清潔方法很重要,其實相比于其它材質的大壺,玻璃大壺和陶瓷大壺已經算好清潔的了。 只要正常用清水清洗就可以,值得注意的是,清洗完畢后一定要及時擦干,否則壺壁內可能會留下自來水的水痕。 之前去景德鎮,老匠人曾傳授過一個清潔秘訣:清洗完茶具后可以倒扣晾干,避免積水產生水漬。 就算是已經清洗過一遍的大壺,在正式使用時,還是需要再用沸水燙一燙壺的。 不要覺得這一步很麻煩,這不僅是為自己買一個心安,更表達了對他人的尊重。 《4》 洗干凈茶具后,就可以開始挑選茶葉了。 都說"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本身就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夏日多人飲茶,不必追求名貴,而應選擇耐泡、清爽、性價比高的"口糧茶"。 畢竟不是每個人的錢包都是鼓鼓囊囊的,假如強行拿昂貴的好茶來“撐面子”,最后只會落得個“打落牙齒和血吞”的狼狽下場。 如果是愛喝白茶的茶友,推薦選擇春壽眉散茶,原因有三: 一、春壽眉屬于新茶,香氣清新怡人,工作感到困乏時喝上一杯,頃刻間提神醒腦。 二、散茶不像餅茶那樣需要撬,直接從茶袋中取出來就可以沖泡了,十分方便。 三、壽眉是白茶圈里出了名的“性價比之王”,不僅符合大眾的口味,而且價格比白毫銀針、白牡丹等低。 無論如何都請記住茶圣陸羽的告誡:"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選擇口糧茶并不代表將就,而是回歸喝茶的本質。 《5》 挑好茶后就可以開始投茶了。 用大壺泡茶,要記住一個關鍵點,就是先放茶,后加水。 燙好壺、溫過杯之后,直接把準備好的干茶投進去。 至于投多少茶,沒有固定的標準,一切都要取決于你的壺多大、打算加多少水。 因為用大壺泡茶,茶葉要在壺里泡比較久,不像蓋碗那樣能快速出湯,所以茶量千萬別貪多,放多了就容易泡濃泡苦。 像產區優良、工藝良好的高山白茶,茶水比大概3:400,就足夠泡出一份又鮮又醇的茶湯了。 如果實在不知道要投多少茶的,教你個保險法子,只要記住“寧可少放,也別多放”就行了。 只要簡簡單單地在大壺底部鋪一層茶葉,就足夠泡出一壺香醇可口的好茶湯了。 《6》 最后就是沖泡環節了,投茶完畢后,別猶豫,直接沖入滾燙的沸水。 有些茶友可能會說:“這么熱的天,為什么還用熱水泡,冷泡它不香嗎?” 別管夏天多熱,但沸水泡茶才是正道,畢竟只有高溫才能把茶葉深處的香氣和鮮醇滋味徹底激發出來。 假如水溫不夠,茶香就飄不起來,高山白茶那股子鮮爽勁兒也出不來,泡出一壺白開水似的茶湯,喝著多沒意思呀。 注水完畢后,蓋上蓋子,耐心等上3-5分鐘左右。 看著干茶在壺里跳著舞,當清水漸漸變成清亮的淺黃綠色時,就代表茶味就已經泡得差不多了。 這時候就可以出湯,按人數給大家各自分上一杯了。 喝完一輪后,若大壺里還有底兒,別倒掉,直接續上沸水,接著泡第二壺。 不過要記住,大壺泡的茶要趁鮮喝! 要是擺在那兒三四個鐘頭也沒人動,香氣跑了,鮮味也掉了,再喝就既不香也不鮮了。 與其將就,不如重新現泡一壺,滋味還好得多。 《7》 從備器到沖泡,夏日多人茶會的每個環節都蘊含著傳統與現代的智慧。 在這炎炎夏日,一壺好茶不僅解暑,更連接人心。 無論選擇粗獷的大壺沖泡,還是精致的蓋碗,茶的真諦始終在于分享的喜悅。 下次當賓客盈門時,不妨從容地溫杯燙盞,讓茶香成為夏日最清涼的款待。 畢竟,茶如人生,重要的不是形式上的完美,而是那份共飲時的真誠與歡愉。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