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娘。我上周五才第一次知道這個詞,從丫頭嘴里。 接她放學,簡單聊了幾句,她說:“我想當毛娘。” “什么東東?” “就是給二次元角色做假發,賣給人賺錢。” “賺得多嗎?” “看情況吧,有便宜的,也有很貴的。” “那就相當于做生意了,你知道怎么計算利潤嗎?” “知道。我晚點查查工具和材料,看貴不貴。” “那先試試唄。” “我要多賺點錢,幾十塊的零用錢不夠用。” “你要那么多錢做什么?” “暫時沒有很想要的東西,先存多一點嘛。” 知道找賺錢的門路,我心里挺高興。 但晚上再一想,覺得不太對。 周六上午我問她:“你想當毛娘的目的是什么?只是賺錢?” “主要是賺錢,順便玩玩。” “玩玩沒問題,如果是為了賺錢,我覺得你這個思路不對,你明明有更好的賺錢方式。” 她知道我說的是什么,學校的獎學金可是以萬元為單位的。 她嘆一口氣說:“哎……你以為我不想嗎?我做不到啊,太難了。” “你都從來沒有試過,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 “我就是做不到。” “你心里其實一直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學好數學對吧?” “沒有完全相信。” “最近的復習很有效果呀,上周測試不是已經接近一百分了嗎?” “確實有用,開始有點感覺了,但我還是不太相信自己可以成為數學學霸。” “這其實是一個循環,因為相信所以學好,然后因為學好又更相信,因為不相信所以學不好,又因為學不好所以更不相信,全看你的大腦思維模式。” “我現在已經很努力啦。” “這不是努不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方式的問題。就說當毛娘這件事情,你既然想多賺錢,肯定通過賺錢最多的方式,你算算當毛娘能賺多少錢。” 做假發主要是個手藝活兒,她估算出每小時的收入在10塊錢左右。 “你覺得這個收入高嗎?” “確實不高。” “想要有一萬塊收入,得工作一千個小時,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將近42天才能達到,這還僅僅只是收入,不是利潤。” 具體的數字讓人瞬間感受到差距。 “看起來當毛娘好像是更容易的事情,但這么一算其實并不容易。而且,如果因為畏難而選擇看起來容易的事情,以后的路會越走越難,最后可能無路可走。如果不怕難,后面就會越來越容易。最重要的是,學習本來就是你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想辦法取得好成績,不但能賺到錢,還有其他很多現實的好處,回報簡直太豐厚了。” 我們又聊了一些具體的細節,她后來沒再提毛娘這一茬,似乎被我說服了,我挺高興。 但今天一想,又隱隱覺得不對,我好像參與得太多,“當毛娘其實并不容易”這個結論,應該由她自己得出來才對,她親身經歷過不容易之后,才能真的理解,對她才有價值。 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我時常覺察到自己并沒有知行合一,有時候是“知”得不徹底,沒有真的想明白,有時候是“行”不到。 比如,一直認為我不在意她的成績,她考得很糟糕不用擔心挨罵,但我會在意她的學習狀態,在我的邏輯里,只要認真學習了,不可能很糟糕。就是說,我其實不能接受她不好好學習,我對她是有要求的,并不是只要她健康快樂就好了。 一旦有要求,一不留神就會生出控制的念頭,希望她沿著自己設定的方向前進,那當然,“都是為你好”。 周五晚餐時她主動說起自己的志向:“想了很多,我還是最想當植物學家。” 又感慨時間的流逝:“真是難以想象,我馬上就八年級了。” 我也趕緊趁機洗腦:“是啊是啊,再過幾年你就十八歲了,我以后就不干涉你了。”言下之意,現在你還是讓我干涉吧。 潛意識里還是會有一點點焦慮,希望把自己認為對的、好的思想都塞給她,可是,哪有那么多好壞對錯之分呢?都只不過是價值觀的取舍。她是她自己,并不是我的延續,她有權利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取舍,她應該活出她自己的樣子,哪怕那并不是我認為的“好樣子”。 說到底還是沒有真的打算放手。 這是我要時刻警惕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