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2》完結,豆瓣評分停留在了8.4,雖然依然很牛,但和第一部的9.4分還是差了不少。 是第二部的水準下降了嗎?我刷完全劇后卻以為并沒有,相反我覺得在尺度和深度上,第二部絲毫不比前作差。 而之所以豆瓣評分會下降,我覺得主要原因不是劇垮了,而是觀眾慫了! ![]() 01 劇情 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一部開播就是臺劇王炸,最后完結時9.4分封神,全民都在熱議精神病患該不該死; 6年后這部王炸回歸,主演從賈靜雯、吳慷仁換成了周渝民、謝欣穎。但故事尺度和深度卻絲毫不減。第一集開場就很震撼,年輕的縱火犯點燃一輛電瓶車卻造成 5 死 12 傷的重大火災,這數字看著就讓人心驚肉跳。 ![]() 而且這案子還是灣灣施行 國民法官制度”后,首個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例,一下子就把司法相關的問題拋了出來,讓人忍不住深思。 這一部的劇情橫跨 20 年,聚焦 6 個家庭,人物關系那叫一個復雜。但每個角色的塑造都很立體。周渝民飾演的男主馬亦森,本來是個有正義感的精神科醫生,結果這場大火讓他失去了妻小,整個人都陷入了極度悲痛中。 還有薛仕凌演的高政光,跟著媽媽投身政治,卻在理念上和媽媽有分歧,還遭遇了罷免危機,家庭和事業的雙重壓力,很容易引起觀眾共鳴。 ![]() 從故事主題上看,這部劇延續了第一部對死刑存廢、精神疾病、媒體倫理的探討,還新增了 社會安全網、公共衛生體系漏洞等現實反思。 劇中的縱火兇手胡冠駿從小個性暴躁、沒有同理心,明顯是缺愛的表現,這就讓人想到,精神疾病患者犯罪到底該怎么去看待和界定呢?這可是個至今都很難有答案的社會議題。 正因為這一部的人物關系復雜,而且劇情圍繞受害者家屬展開,導致敘事風格略顯沉重和壓抑,導致有些劇迷吐槽觀感差,看著難受別扭,這也是這部續作評分降低的原因。 ![]() 然而相比第一季用媒體亂象當安全氣囊,觀眾能躲在批判鍵盤俠的道德高地;這第二季則直接掀翻了防護欄,逼你凝視深淵: 楊貴媚飾演的政客把性侵案當政治籌碼,冷笑著對受害者說:告他?能賠幾個錢? 周渝民演的醫生握緊方向盤想撞死兇手,卻在最后一秒痛哭著捶窗放棄,復仇的快感連兩秒都撐不住。 所以低分不是質量滑坡,而是人性深度的水位上漲了。我們溺斃在真實感里,卻怪浪頭太猛! 02 名場面 楊貴媚的厭女之刀,割開了東亞的家庭瘡疤。她飾演的政客為了權位犧牲丈夫的私生女。當謝欣穎飾演的高政茗被權貴性侵,她卻厲聲訓斥:我只是讓你陪酒,誰讓你陪睡?裙子穿那么短給誰看? ![]() 更絕的是后續操作——不報警,反拿性侵錄像要挾政敵合作;給兒子洗腦,眼淚是給外人看的,權力才是真的。 66歲的楊貴媚眼波流轉間,把父權倀鬼演成了地獄級惡女。當她紅唇翕動吐出檢討受害者這句臺詞時,她撕碎的是整個東亞社會的遮羞布。 而周渝民的“孤島突圍”則讓人痛到窒息。他飾演的精神科醫生馬亦森在超市縱火案中失去妻兒,成了能醫不自醫的困獸。車上永遠放著兒童安全座椅,哪怕兒子已化成骨灰; ![]() 深夜對空氣練習微笑,轉身卻干嘔到抽搐;撲倒毒癮者時暗盼對方有刀:“殺了我吧,正好解脫?!?/span> 最扎心的是醫病關系反轉,當他蜷縮在病房角落發抖,曾被救治的病患輕拍他背:“醫生,我洗好澡了…會好的對吧?” 救人的淪為了被救者,這才是真正的與惡共生。 而薛仕凌飾演的理想主義議員高政光,堪稱全劇最大的悲劇符號,他主張廢除死刑,卻要安撫想殺兇手的摯友,他痛恨地方黑金,卻靠母親(楊貴媚)用臟錢鋪路;當他高呼司法改,卻遭選民砸雞蛋怒罵殺人犯同黨! 政客的惡不在貪污,而在把理想碾碎成選票飼料的清醒沉淪。 ![]() 03 誤診 為什么說《我們與惡的距離2》評分下降是種誤診? 有人說劇情前期節奏太慢,特別是前兩集太沉悶,可曾注意創傷的物理重量?馬亦森妻兒的葬禮未辦完,鏡頭已切到三個月后——因為真正的悲痛從熱鬧散場才開始;少年羅譽(白潤音飾)偷竊前反復摩挲硬幣,那三秒沉默是窮人的尊嚴葬禮。 所謂的節奏慢,其實是導演讓傷口結痂的時間被尊重而已。 還有人吐槽劇情支線太散,說三條敘事線割裂的人,其實是沒看懂草蛇灰線:縱火案兇手胡冠駿拒做精神鑒定,恰與馬亦森拒治病人形成鏡像。政客高張玉敏壓榨女性,底層陳又茗(謝欣穎飾)卻被逼拋子,圓滿完成了階級壓迫的閉環。 當少年羅譽逃到馬亦森家,加害者家屬與受害者家屬同吃一碗泡面,仇恨的銅墻鐵壁,終被饑餓感鑿出了裂縫。 ![]() 相比前作的情感矛盾集中,《我們與惡的距離2》的格局顯然更大了,把政治、階級、環境等問題都融入了進來,人物也更多元,這就導致劇情一開始會讓人覺得有點復雜,不太好理解。 但這也正是它的獨特之處呀,就像一幅巨大的拼圖,每一塊都很重要,等你慢慢把它們拼湊完整,就會發現其中的精彩。 04 寫到最后 《我們與惡的距離》為什么會成為經典?因為它剖開了結構性暴力的血管,精神疾病少年行兇后,社會只罵父母沒教好,卻無視社區心理站全年預算買不起明星一杯咖啡; 窮人犯法被全網唾棄,富人作惡卻成了成功學榜樣,楊貴媚那句政治就是處理人性的貪,這膽量和尺度絲毫不比韓國電影差。 這部劇最讓人震撼的還是對“接住”的詮釋: 馬亦森的學生問他:“老師教我們接住患者,那誰來接住老師?”這時鏡頭切到了病患輕拍他后背的手。 ![]() 這世界沒有超級英雄,只有傷痕累累的凡人互相包扎。 《我們與惡的距離2》評分下滑,其實恰似劇中那個諷刺的循環:我們渴望深度,卻畏懼直面深淵;我們批判社會,卻拒絕承認自己是幫兇。 那么問題來了,你覺得《我們與惡的距離2》和第一部哪個更好呢?評論區見!點贊點在看,私信暗號素觀影視,熱門臺劇任意搜。 往/期/回/顧 記得點 分享 收藏 在看 點贊 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