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學習有兩個源頭,一個是書帖,另一個就是碑刻。清代書家以碑破帖,尚古出新,書法創作呈現新的氣象,也涌現出一批書法大家。說起碑刻,大家很容易想到洛陽龍門石刻。《龍門二十品》也被稱為存世最好的魏碑書法。沒想到進入二十一世紀,一塊洛陽新出土的北魏碑刻《元萇墓志》,與《龍門二十品》相比,其精美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清代書家沒看到這個碑帖,而我們卻能完整地欣賞的到,幸甚至哉! ![]() 一、基本情況 北魏《元萇墓志》全稱《魏故侍中鎮北大將軍定州刺史松滋成公元君墓志銘》,出土于河南洛陽,具體年代約為北魏孝明帝時期(公元 520 年前后)。志主元萇為北魏宗室,官至侍中、鎮北大將軍,其墓志書丹者雖佚名,但書法風格典型,是北魏中期王室墓志書法的代表作品之一。墓志石質細膩,刻工精良,文字保存較為完整,為研究北魏書法及歷史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 二、藝術特點 筆法剛柔相濟:此志用筆以方筆為主,兼融圓意,起筆果斷銳利,如刀刻斧鑿,收筆則多含隸意,含蓄沉厚。橫畫起筆常露鋒切入,收筆略按;豎畫勁挺堅實,轉折處方折分明,卻無生硬之感,部分筆畫如撇、捺則略帶圓轉,于剛健中透出靈動。 ![]() 結構端莊茂密:字形略呈扁方,中宮緊收,四周舒展,整體布局茂密嚴謹。點畫安排疏密有致,偏旁部首搭配巧妙,如 “言”“心” 等部的處理頗具匠心,既遵循北魏楷書的典型特征,又不乏個性化的欹側變化,于端莊中見險絕。 ![]() 章法整飭清朗:字距、行距勻稱,行列整齊,雖為碑刻,卻具書寫性的自然韻律。通篇觀之,氣勢雄渾而不失雅致,既有王室墓志的莊重氣象,又展現出民間書風的率真活力。 ![]() 三、書史地位 北魏時期是楷書發展的關鍵階段,墓志書法作為魏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承漢隸余韻,下啟唐楷先河。《元萇墓志》兼具 “洛陽體” 的雄強與 “元氏宗室墓志” 的典雅,其藝術風格介于《張猛龍碑》的勁峭與《元懷墓志》的溫潤之間,體現了北魏中期書法從質樸向規范化演進的過渡特征。 ![]() 在書史上,該墓志雖不如 “龍門二十品” 聞名,但筆法與結構的成熟度,為研究北魏楷書的演變提供了重要樣本。其融合方筆與圓筆、規范與意趣的藝術取向,對后世書法影響深遠,近現代書家在研習魏碑時,常以此志為范本,體悟北魏楷書 “金石氣” 與 “書卷氣” 的融合之美。 ![]() 結語 《元萇墓志》以凝練的筆法、嚴謹的結構與莊重的氣象,展現了北魏王室墓志書法的典型風貌,既是時代審美精神的縮影,亦為楷書發展史上的重要坐標,其藝術價值在簡潔與厚重的交織中歷久彌新。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