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俠片這類東西從香港電影黃金時期開始就一直有——拳腳比話語有力,安靜比飛踹厲害,幾十年來讓全世界觀眾著迷。 從七十年代李小龍打開世界影壇開始,到現在甄子丹在銀幕上展示詠春為止,這個領域不再只是簡單粗暴地打斗較量,而是通過江湖講述人性,憑借拳腳闡釋文化。 今天來整理下10部一定要看的功夫好片子,從竹林里打斗到醉拳耍花樣,每一部都是像教科書那樣厲害。 10.《臥虎藏龍》(2000) 李導這人把武俠片拍得像散文詩一樣——清朝江湖里,周潤發演嘅李慕白想金盆洗手,把“青冥劍”交給楊紫瓊,沒想到讓章子怡演嘅玉嬌龍給偷走了。 竹林頂端那場有雨相伴的場景里,竹竿晃動時,人就騰空而起,比舞蹈還好看, 但最厲害的不是武打那部分,而是這幾個人心里頭那“江湖”:周潤發跟楊紫瓊偷偷喜歡對方卻不敢說出來,章子怡把叛逆演得特別好,看完才明白李安說過“武藝再高強,也難躲開人心”。 9.《黃飛鴻》(1991) ![]() 徐克執導的這版黃飛鴻,展現出獨特視角下清晰的故事走向,極具張力地塑造人物形象并推動情節發展,讓李連杰成為“佛山無影腳”的標志性代表人物,十九世紀末期,廣州城廂內外洋人紛紛到來,本地黑社會組織也開始興風作浪搞事情,黃飛鴻這邊一方面操持開辦醫館濟世救人,另一方面還要抵御外來侵略者的欺負,同時關之琳飾演的十三姨時不時摻和進來打邊鼓。 最妙之處在于雨中傘斗,還有火燒竹梯那段打斗場景,李連杰踢掉帽子那一刻,帥得讓人印象深刻——這部影片可不只是展示功夫,更是在思考“老祖宗留下來東西,怎么跟西洋玩意兒比”。 8.《功夫》(2004) ![]() 周星星把上海灘演成了“武俠童話”;想加入斧頭幫的小混混星仔,稀里糊涂招惹了一群藏在破樓里的武林高手——包租公、包租婆的“獅吼功”,裁縫的“鐵線拳”,還有最后周星星爆發學如來神掌。 這部電影有點無厘頭,前一刻讓人笑得不行,下一秒梁小龍演的松山邪神就把人虐得心里難受, 超厲害就是把“無厘頭”跟真功夫融合在一起,斧頭幫跳舞那一段到現在還是經典場景。 7.《英雄》(2002) ![]() 張藝謀玩色彩極為出色;張曼玉身著紅裙于黃葉林中搖曳;李連杰與甄子丹在雨中對劍;梁朝偉和章子怡在藍色亭內有曖昧情節,這部影片講述刺客“無名”拜見秦始皇一事;分為四部分講述同一件事;每部分顏色各異;故事也不相同,有人稱其為“刺客版羅生門”;而最精彩之處在于李連杰最后放棄行刺那一段——原本最高明的武功便是“不殺”罷了。 6.《鐵猴子》(1993) ![]() 袁和平導演拍攝的這部作品可算作“古代俠盜片”:白天是大夫楊醫師,夜晚化作蒙面“鐵猴子”,盜取貪官財物以救濟窮人,甄子丹飾演的黃麒英攜其子黃飛鴻前來抓捕他,最終發覺貪官更為惡劣,便一同轉而對抗貪官,其中有一場在竹竿上打斗的戲份,鐵猴子好似玩雜技一般,甄子丹的腿法也極為厲害,這部電影不只有打斗,如同古代版“蝙蝠俠”,探討著“以暴制暴究竟對不對。 5.《精武門》(1972) ![]() 李小龍在銀幕上踢碎“東亞病夫”牌匾的時候,成了影史經典場面,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海陳真回師門見師父霍元甲死得蹊蹺,一路殺到日本武館,最后在火車站被亂槍打死。 李小龍的寸拳和側踢快得好像模糊了一樣,最厲害的是他穿著西裝打空手道的時候——原來功夫不是花架子,而是尊嚴。 這部影片當年打破香港票房紀錄,后來成龍、甄子丹都重拍過,但沒人能超過李小龍瞪大雙眼那股狠勁。 4.《少林三十六房》(1978) ![]() 劉俊輝飾演的松書遭清兵欺辱后逃入少林寺學武藝,從挑水劈柴起始,一步步到第三十六房棍房,最終成為三德和尚,這部電影將少林練功化作闖關游戲,綁著刀片拎水在浮木上站樁,每一關皆是身心雙重折磨,最為絕妙的是結尾他還俗后用少林功夫教導老百姓打清兵,原來功夫并非藏起來練,而是要拿出來保護人。 3.《醉拳 2》(1994) ![]() 成龍將“喝醉酒打拳”玩出了新花樣:黃飛鴻護送人參根歸家時,遭遇英國走私犯搶奪國寶,最后喝得昏頭昏腦使出“醉八仙”——拳擊呂洞賓,腳踢鐵拐李,連酒壺都可當作兵器,此影片厲害之處在于打斗場景中有喜劇節奏:成龍一邊挨打一邊賣乖,最后與劉家良在煤堆里對打的那場戲,煤灰飛揚好似水墨畫一般,怪不得外媒稱這是“把功夫化作行為藝術。 2.《葉問》(2008) ![]() 甄子丹演嘅葉問往那兒一站,就是“詠春代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嘅佛山,他本來想安安穩穩教拳,日本侵略者來了偏要逼他比武。 “我要揍十個”這句話,配上他食指中指并攏做詠春起手式,就成了硬漢標配 最讓人感動之處是他在工廠用拳頭換糧食那場景——功夫不是用來打架逞強,而是用來活得有尊嚴, 這部電影,讓全世界都知道,除了李小龍,還有個人叫葉問。 1.《龍爭虎斗》(1973) ![]() 李小龍在世時最后一部完整作品,讓功夫片嶄露頭角;少林門徒李,受英國情報部門派遣到島主韓某舉辦比武大會當臥底;最終在到處都是鏡子的房間里,與韓某決一高下。 這部影片融入了間諜元素、武打場景以及哲學內涵:李小龍在島上向白人約翰傳授空手道,與韓探討“內心寧靜”,還有那一場用雙截棍擊碎鏡子的戲,至今仍被效仿,1973年上映之時,美國觀眾首次知曉“KungFu”不只是拼音,而是有著能穿透銀幕的力量。 功夫片的江湖,不止于拳腳 從李小龍踢開世界之門開始,到李安把武俠拍成詩一樣之后,那些影片已經不再只是拼殺打斗了,它們用拳腳詮釋江湖準則,靠兵器講述人性善惡,就像《葉問》里說過:“功夫有南北之分,武德比山還高,”沒看過那些影片,就別說自己懂江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