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提問的朋友很多,都是銀行股友們非常關心的問題,我選出20個有代表性的進行集中解答,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以下是來自于不同渠道朋友們的真實問題,無一虛構,提問朋友的ID,我盡量@出來。 受限于篇幅,這篇3000字的內容先放出前10個問答,下一篇再放10個。 1、@堅定的吃息佬: 十年間,杭州銀行利潤復合增長率18.46%,江蘇銀行14.13%,長沙銀行12.04%,利潤復合增速決定了銀行長期股價的表現嗎? ![]() @夏至1987: 選擇銀行,要看ROE,以及未來ROE的潛力。 這位朋友想要找到一些規律,即銀行股的長期股價表現,與凈利潤復合增速之間的關系。 但我的觀點一直是,對于銀行來說,ROE比利潤增速更有參考價值。 ? 我們假設這樣兩個銀行,A銀行從五年前的5%ROE增長到現在的10%,B銀行的ROE一直保持10%五年,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A銀行的凈利潤將大幅上升,B銀行的凈利潤只是小增。 但是當下看,A、B兩家銀行的投資價值可能是接近的。 這就是ROE這個指標的意義,可以自動排除那些以前ROE很低的,質量不太好的公司,這些公司通過ROE的小幅提升就實現了凈利潤的大幅增長,而這并不能顯著提升他們的價值。 也就是說,ROE指標相對客觀,更容易驗證公司的好壞,而凈利潤增速經常會誤導我們。 極端情況下,一家ROE為0%的公司,下一年ROE變為5%,它的基本面并沒有變得多好,但是凈利潤增速可能達到幾百、上千倍的增長,這沒什么意義,它的投資價值依然匱乏。 2、@54LAOZI: 依據《銀行股價值排行榜》選股,實際是編制了一個適合自己的“迷你銀行ETF”,長期的投資回報更佳,可大大超越銀行ETF。 @夏至1987: 確實是這樣。 銀行ETF中,有好銀行,有差銀行,有高估值的銀行,有低估值的銀行。 ? 雖然銀行業整體的估值不高,持有銀行ETF的長期回報可能也不錯,但如果我們通過自己的能力,能在其中篩選到那些質地最好的一批銀行(報表ROE及真實ROE更高),那么未來的內含價值成長本身就會更高。 如果這些質地很好的銀行,估值也很低,此時我們又可以得到估值回歸的收益,享受雙重收益。 這也是我認為依據《銀行股價值排行榜》進行選股,選擇排名靠前的銀行長期持有,長期一定可以穩穩戰勝銀行ETF的原因。 而且這個方法,大概率也優于選擇一家業績最穩,表現最好的銀行并長期持有的結果。 ![]() 3、@D_Ding: 我看了你的分析之后,開始買入杭州銀行,雖然是才開倉,但是思想邁出了那一步。我想請教的是單吊杭州一只?還是國有、股份制銀行各配一只呢? @夏至1987: 從均衡的,分散風險的角度來說,城商行確實存在一定的“個體風險”。 ? 所謂個體風險,就是作為單一一只股票,單一一個公司,由于經營的不確定性,我們股民會存在“觀測不準”的情況。 即使我們的估值技術再牛逼,即使我們對行業再了解,對于單一公司來說,就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特定的經營風險,這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所以適度地分散是有必要的。 建議即使是配置銀行這種低風險的行業,也最好配置兩只以上,所以股份行(首選招行)和國有行(首選農行)也是有配置價值的。 4、@D_Ding: 有沒有必要買H股銀行? @夏至1987: 現在的價位(6月24日),H股銀行的性價比已經大不如前了。 A銀行過去一年漲幅80%,B銀行漲幅50%,并不能說明A銀行更好,我們還是要基于當下的價值選股。 5、@千年蘇杭: 買滬深300ETF已經跑贏80%的人,買銀行ETF已經跑贏90%的人。 @夏至1987: 確實是這樣。 過去5年,滬深300ETF的全收益投資回報率(加回分紅后),累計是11.6%。而銀行指數ETF的全收益投資回報率,累計是78.8%,遠遠跑贏滬深300ETF。 這是一種偶然嗎? 并不是。 ? 我之前反復說過,2020年以前也說過,銀行股的估值更低(低PB),而整體ROE更高。 這種低PB+高ROE的組合,威力極大,長期來看是一定跑贏高PB+低ROE的組合的。 這種概率近乎100%,很少出現意外。 你找個特例出來都很難,而且時間越長,確定性越大。 作為對比,我之前一直看空的創業板指ETF,5年累計投資回報率是-12%,因為相對于滬深300,創業板指的ROE更低,而PB卻更高。 簡單吧? 投資有時候就是這么簡單,只要找到主要矛盾,找到客觀規律就好了。 ![]() 6、@簡單大氣59: 請教一下,銀行ETF有分紅派息嗎? @夏至1987: 這里說明一下,買任何ETF,都有分紅派息的。 某個行業的指數,或者寬基指數的編制規則中,對于分紅的處理是“自然除權”。 比如指數中的一些股票分紅了,此時指數是自然下跌的,根據這個股票在指數中的權重進行計算。 但是這個分紅的金額,是算在你持有的指數基金中的,因為你買到的,本質是指數基金,不是指數。 無論你買的是場內的指數基金還是場外的,基金公司會自動把分紅算在凈值上,所以很多時候可以看到某個指數ETF的長期走勢強于對應的指數,就是因為ETF中包含了分紅。 這一點,投資ETF的朋友們不需要擔心。 ? 我們知道投資銀行ETF的收益,很多時候就是來自于分紅復投,這些基金會自動幫大家復投。 7、@羊羊得意1: 對杭州銀行有疑慮,主要是覺得第一季度,2.22%的營收增長很難撐得起17%的利潤增長。 @夏至1987: 注意,營收只是實現利潤的前置環節,我不止一次地說過。 過于高息差的銀行,如果它的成本、費用更高,那么他最終實現的利潤不一定高,因為成本、費用會對營收造成侵蝕。 其中的成本,很重要的來源就是壞賬成本,也叫信用損失。 而費用,包括運營費用,比如你去發展小微貸款,這個費用肯定比投放一筆債券要高得多。好理解吧,投放小微貸款你得靠人力去踩點兒,得去審核資料,而投放債券可以做到高度標準化,自動化。 所以小微貸款的息差很高(對應更高的營收),而成本、費用也高,怎么衡量小微貸款和債券投資可以給銀行帶來的實際收益呢? 不好衡量。 所以我們索性只關注利潤就好了,利潤不會說謊。 ? 當然了,關注利潤也不全面,對于銀行來說,還需要關注撥備。 8、@岸芷汀蘭mrw: 看了您的文章重倉杭州銀行了,但今天漲幅靠后了有些不開心。 @夏至1987: 還是那句話,堅守價值。 捫心自問,你現在有了新的500萬,你想要全部配置銀行,你是更愿意買那個過去一段時間漲幅更好的銀行,還是那個質地更優秀,估值更低的銀行? 哪家銀行持有起來更舒服,更能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并且以極其健康和良好的心態面對投資這件事? 答案是確定的。 一定是那家估值更低的銀行。 ? 短期股價的漲跌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長期堅守價值,耐心等待價值發現的過程,最終獲得豐厚回報時,不一定有很多爽感,但一定是滿滿的成就感。 爽感來自多巴胺,成就感來自內啡肽。 我們要盡量多地追求內啡肽,少追求多巴胺。 ![]() 9、@Duncan沉思錄: 您的銀行占幾成倉位? @夏至1987: 整個金融股的占比,要達到我總倉位的50%以上。 我認為對于普通散戶來說,控制風險是第一位的,找到那個價格能長期昂揚向上的股票,不需要太擔心風險,實現穩穩收益的方式更加重要。 此時你可以騰出手來去做很多關于投資的研究,會真正地提高自己投資的技能,而不是把很多時間浪費在觀測股價,浪費在無意義的看盤上。 五年以后,你的投資水平必須要有真正的成長,才不枉來這個市場一遭。 很多老股民投資水平長期原地踏步,就是長期浪費時間不學習,且不自知導致的,那最終的歸宿可能只有一條路,就是被市場淘汰,被其他人割了韭菜。 10、@飛翔的小小企鵝: 持有齊魯,常熟,長沙,蘇農,深圳打新市值配了25萬股青農商。 @夏至1987: 很多朋友有深市打新的需求,想找到一個很好的深市銀行股作為底倉配置。 客觀地說,深市的銀行整體質量確實比滬市的差了很多,或者說,滬深兩市的平均水平差不多,但因為滬市銀行股數量眾多,很輕易地可以找到那個質地很好,估值又很低的銀行。 此時深市銀行股的選擇,集中在青農商行、青島銀行、蘇州銀行、平安銀行幾家上。 好在這幾家都不算貴,資產質量也都還可以,都可以配置,我覺得差異不大。 當然了,長期持有,投資收益肯定不如滬市的那幾家頭部銀行。 ? 統計過去一年的打新收益,深市打新,配置10萬門票的情況下,能給你帶來的投資回報率的增厚效應,現在已經不超3%了。 所以單純的配置深市銀行用于打新的情況下,盡量不要超過10萬門票錢。 以上10個問答,都是銀行股友們非常關心的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下一篇發出另外10個問答內容。 敬請期待。 如果您覺得這篇內容對您有幫助,可以點個小贊或收藏,感謝您的轉發,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盡力回復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