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共學勉之 《三國志》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撰,記載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期間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全書六十五卷,以人物為中心,真實記錄了那個亂世中無數英雄人物的智慧謀略與處世之道。《三國志》不僅是了解三國歷史的重要文獻,更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其中蘊含的處世哲學歷經千年而不衰,對現代人的為人處世、立身行事仍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 ![]() 【壹】 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 江海稱其大者,以無不容。 ——《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 【釋義】太陽和月亮之所以稱得上明亮,是因為它們無所不照;江河和海洋之所以稱得上宏大,是因為它們無所不容。 世間萬物,皆有其道。小溪只容一葉扁舟,大海卻能承載萬噸巨輪;蠟燭只能照亮一室,陽光卻能普惠大地。人生亦如此,心胸的寬窄決定了境界的高低。'量小非君子,度狹難為政'道出了這一真諦。胸懷如海納百川,心若朗月照萬物。當你能容下他人的過錯,接納世間的不完美,包容身邊的煩擾,你的生命格局才會真正打開,事業與人生也必將因此而遼闊無邊。 ![]() 【貳】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 圖四海者,匪懷細以害大。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釋義】立志走萬里路的人,不會半途而廢;謀求統一天下的人,不會因小失大。 世間多少壯志,倒在了第一道坎前;多少宏圖,毀于蠅頭小利之下。猶如爬山,站在山腳望峰巔,許多人還未動身就已先服輸;真正的攀登者,則一步一個腳印,眼中只有前方,哪管身后風景多美。'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但'咬定青山不放松'才是成事之道。大志常成于堅持不懈,大事常敗于瞻前顧后。人生路上,守住初心、放棄小貪,執著前行,方能成就不凡人生,留下無悔篇章。 ![]() 【叁】 處大無患者恒多慢,處小有憂者恒思善。 ——《三國志·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 【釋義】身居高位沒有憂患的人常常會變得驕傲懈怠,處于卑微位置有憂患的人常常會思考向善之道。 窗外雨打芭蕉,室內燭火通明;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憂患與安逸,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往往在不經意間轉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是多少英雄豪杰的人生寫照。安逸處易生驕慢之心,憂患時常激發奮進之志。水太平則腐,人太閑則懶。當身處順境時,常懷如履薄冰之心;身陷逆境時,激發破釜沉舟之勇。與其坐享其成,不如居安思危;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自省自強。 ![]() 【肆】 用兵之道,先勝后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 ——《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 【釋義】用兵的道理是,先在謀略上取勝再實際作戰,根據敵情選擇將領,所以每次行動都沒有遺漏的謀略。 一場戰役的勝負,往往在未開戰前就已定局。正如下棋,高手在落子前,已計算十步之遙;而庸手只顧眼前一時痛快。人生如棋,事業如戰,成敗皆系于謀劃。商場如戰場,投資如用兵,無不講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良謀在先方能無往不勝,深思熟慮勝過倉促行動。無論創業擇業還是人生抉擇,先摸清'敵情',再評估己力,方能做到有備無患,立于不敗之地。成功者謀定而后動,失敗者往往急于求成。 ![]() 【伍】 求賢如饑渴,受諫而不厭,抑情損欲,以義割恩, 上無偏謬之授,下無希冀之望。 ——《三國志·吳書·張嚴程闞薛傳》 【釋義】渴求賢才如同饑渴難耐,聽取勸諫而不厭煩,抑制私情,減少私欲,以正義割斷私恩,上不偏私授職,下不期望回報。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一人英明,難挽狂瀾。成大事者,貴在識人、用人、容人。劉備三顧茅廬,方得臥龍鳳雛;曹操唯才是舉,故得一代英豪。天下英才何其多,惜識才者何其少。'用人不在親疏,而在賢不肖',這是古今不變的道理。求賢若渴方能成就大業,唯才是舉才能基業長青。真正的領導者,既能放下身段求賢若渴,又能抑制私欲唯才是舉,既虛心納諫不恃己見,又公正用人不徇私情。 ![]() 【陸】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釋義】不進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夠得到虎子?比喻要想獲得珍貴的東西,就必須冒險。 人生最大的風險,是不敢冒險。蝴蝶若不破繭而出,終將錯過花開滿園;雄鷹若不展翅高飛,永遠體會不到翱翔天際的自由。成大事者,無不經歷九死一生;創大業者,皆曾面臨千難萬險。古語云:'富貴險中求',這并非鼓勵魯莽冒險,而是告誡我們:不入風險之境,難獲非凡之果;不經磨難之路,難成堅韌之人。走出舒適區,擁抱不確定性,才能開啟人生新境界。智者善于評估風險,勇者敢于迎難而上,成功者則是兩者的結合。 ![]() 【柒】 戰捷之后,常苦輕敵。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釋義】取得勝利之后,常常會陷入輕視敵人的困境。 盛極必衰,月滿則虧,這是亙古不變的規律。有多少王朝在鼎盛時期走向沒落,有多少企業在輝煌之際走向衰敗,有多少人在成功巔峰跌入谷底?這背后,往往是勝利的陷阱——'驕兵必敗'。項羽十面埋伏大勝劉邦,卻在垓下自刎;拿破侖征服歐洲,卻折戟滑鐵盧。勝不驕方能永葆銳氣,敗不餒始能浴火重生。成功如同站在高山之巔,稍有不慎就會跌落萬丈深淵。真正的強者,不會因勝利而盲目自信,而是越戰越謹慎,越勝越謙卑。 ![]() 【捌】 峻法嚴刑,非帝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弘規也。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釋義】嚴峻的法律和嚴厲的刑罰,不是帝王建立盛世的方法;只有懲罰沒有寬恕,不是安撫遠方和建立宏大規劃的正道。 治人先治心,服人先服理。高山可以阻隔視線,卻擋不住思想;刀劍可以威懾身體,卻震懾不了靈魂。秦朝苛政雖強,二世而亡;漢朝休養生息,綿延四百。家庭教育如此,企業管理亦然。孔子云:'導之以德,齊之以禮',老子言:'治大國若烹小鮮'。寬嚴相濟方顯治世大智,剛柔并濟始成管理大器。嚴厲如霜,讓人敬畏;寬容似水,令人親近。真正的智者,既有原則的堅持,也有人性的溫度;既能賞善罰惡,也懂得寬恕包容。 ![]() 圖|古韻翰林 文|古翰整編,僅供交流 〖 往 期 推 薦 〗 |
|
來自: 智能人做超人 > 《千古奇文/醒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