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又稱漢隸、分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的一種重要書體,起源于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也深受書法愛好者的喜愛。本文將為大家推薦十本古隸書字帖,并對隸書的類型、風格和作品特色進行詳細分析。
一、《乙瑛碑》
《乙瑛碑》是漢隸中有數的逸品,字勢開展,古樸渾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別是后半段,采取筆桿倒向左側的逆向行筆,使每一點畫入木三分,扣得很緊,尤為高妙。此碑堪稱漢隸書中最秀麗、精美的一碑,極具藝術魅力。

二、《禮器碑》
《禮器碑》結體平整端莊,用筆瀟灑俊逸,筆畫瘦勁且有輕重變化,筆意古樸厚實又婀娜飄逸,清超絕塵,凝整沉著,使筆法顯得豐富多采、變化無端,堪稱漢隸極則。后人評此碑為“漢隸之極則”,“學隸者必學之范本”。

三、《張遷碑》
《張遷碑》通篇為方筆,方整勁挺,棱角分明,結構謹嚴,筆法凝練。書風端正樸茂,方勁雄渾。初看似乎稚拙,細細品味才見精巧,章法、行氣也見靈動之氣,沉著有力,古妙異常。運筆多采“方筆”,用筆棱角分明,具有齊、直、方、平的特點。筆道粗細介于二分筆與三分筆之間。波畫的提按過渡不甚明顯,有別于孔廟三碑的大撇重捺。

四、《曹全碑》
《曹全碑》屬秀麗的隸書風格,秀美飛動,不束縛,不馳驟,字形多取橫勢,筆畫圓潤,細勁有力,如削鐵如泥的寶劍,且布白勻整,結體舒展,用筆流暢,風格秀逸多姿,充分展示了漢隸的成熟與風格。

五、《石門頌》
《石門頌》的結字隨形而生,大小錯落,毫無匠氣。筆劃舒展、放縱、靈秀,飄逸而多姿,無拘無束,天真爛漫,這種自由浪漫、大氣磅礴的書寫風格,在漢隸中也是獨樹一幟的。

六、《史晨碑》
《史晨碑》為著名的漢碑之一,其結體方整,端莊典雅,筆劃圓潤,是漢隸中比較規范工整的一種。該碑字形豐潤、樸厚、典雅,挑腳雖已流入漢末方棱的風氣,但仍不失濃厚的東漢風范。

七、《西狹頌》
“三頌”中保存最完好的漢隸作品,歷經千年卻一字不損,堪稱奇跡。筆法上與一般隸書有一定區別,雖然是漢隸成熟時期的代表作,然而此作中明顯具有篆書筆意,高古質樸、粗獷雄強。

八、《熹平石經》
《熹平石經》用筆方圓兼備,點畫簡約、和諧。結體疏朗、工整,平正中有險絕之勢,樸厚中具秀逸之氣。

九、《華山廟碑》
《華山廟碑》風格與《禮器碑》相近,筆意奔放,動態飄逸,應規入矩,法度井然,秀美絕倫。前人評價其書“要而不煩,疏而不漏,樸厚中自饒俊逸之氣,此為漢隸正宗”。

十、《衡方碑》
《衡方碑》筆畫豐潤,在轉折和撇、捺等處尤顯其功力,勻稱而凝重,捺角粗壯力感強,字形方整嚴謹,折角棱條分明,有嚴峻之氣勢。章法行密格滿,于平正中求變化,渾厚中見秀勁,古拙中寓精神,給人以工整穩實之感。

隸書的風格和作品特色因時代、地域、書家個性的不同而呈現出多樣化的面貌。上述十本古隸書字帖各具特色,既有古樸渾厚的風格,也有秀麗飄逸的氣息。對于書法愛好者而言,這些字帖不僅是學習的范本,更是感受隸書藝術魅力的寶貴資料。通過臨摹這些字帖,可以逐步掌握隸書的筆法和結體規律,進而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