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全民養生的時代,維生素E和維生素B族補劑幾乎成了家家戶戶的“健康標配”。 ![]() 從健身房的蛋白粉搭檔到辦公室抽屜里的“能量小金瓶”,它們被賦予了“抗氧化神器”“代謝加速器”等光環。 ![]() 然而,最近幾項顛覆性研究卻撕開了這場補劑狂歡的華麗外衣——這些被捧上神壇的營養素,在某些情況下竟可能成為癌細胞的“幫兇”。 01 維生素E:抗癌衛士還是腫瘤“保護傘”? Vitamin E 維生素E的“抗衰神話”源于其抗氧化能力,但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研究卻發現,這種特性在癌細胞面前可能“叛變”。 研究者觀察到,癌細胞會利用血液中的脂蛋白(類似“運輸卡車”),將維生素E源源不斷地運入細胞內部。 ![]() 更可怕的是,這些維生素E竟能幫助癌細胞抵御一種名為“鐵死亡”的自然消亡機制——就像給癌細胞穿上了防彈衣。 關鍵機制大揭秘 癌細胞的隱形運輸線:脂蛋白表面覆蓋著一種名為GAGs的“糖鏈地毯”,專門吸附維生素E并將其送入腫瘤細胞。 科學家通過基因敲除實驗發現,破壞GAGs的合成通路后,癌細胞攝取維生素E的能力銳減,鐵死亡風險顯著增加(該機制目前在小鼠模型和細胞實驗中被證實,人體是否存在相同通路仍需進一步驗證)。 血管生成的推手: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的研究進一步發現,維生素E還能通過穩定BACH1蛋白,間接促進腫瘤血管生成。 這就像給癌細胞修了一條“高速公路”,讓它們能更快獲取氧氣和營養(相關結論基于小鼠腫瘤模型,人體臨床數據尚在積累中)。 02 維生素B族:補過頭的“健康陷阱” Vitamin B 人們對維生素E的爭議還未平息,維生素B族中的“明星成員”也被曝出驚人風險。 維生素B3的致命劑量: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實驗顯示,過量補充煙酰胺核苷(NR,維生素B3的一種形式)會使三陰性乳腺癌的發生率增加,且癌細胞腦轉移風險顯著上升。 研究者推測,NR可能通過增強癌細胞代謝能力,同時削弱血腦屏障,為轉移打開通道(該研究基于小鼠模型,人類長期大劑量補充的安全性仍需醫學評估)。 葉酸的雙面人生:一項針對老年小鼠的研究發現,減少葉酸攝入不僅不會引發貧血,反而能改善代謝、延緩衰老。 ![]() 這是因為葉酸代謝通路在老年階段可能過度激活,增加癌癥風險,而適度限制反而能“踩剎車”(目前研究僅在85周齡小鼠中觀察到該效應,人類是否適用需更多臨床證據支持)。 03 補劑狂歡背后的科學警示 Supplement 這些研究并非要否定維生素的重要性,而是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營養素的作用高度依賴劑量和環境。 抗氧化悖論:在正常細胞中,維生素E確實能對抗自由基;但在腫瘤微環境中,它卻可能成為癌細胞的“續命仙丹”。 代謝靈活性失衡:葉酸在孕期是胎兒神經管發育的“守護神”,但老年時過量補充可能擾亂細胞生長調控,反而加速衰老相關疾病。 ![]()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目前這些突破性發現多來自動物實驗和細胞研究,人體是否會產生同樣反應,還需要醫學界通過大規模臨床試驗和長期跟蹤觀察來驗證。 盲目將動物實驗結論外推至人類,可能導致對營養素的誤判。 04 理性補充的黃金法則 Golden Rules 先查缺再補:通過血液檢測確認是否缺乏,盲目進補可能適得其反。 例如,長期素食者易缺維生素B12,而老年人需關注維生素D。 優先食補:天然食物中的維生素與其他營養素協同作用,效果遠勝單一補劑。 ![]() 例如,菠菜中的葉酸與維生素C搭配,吸收率更高。 警惕劑量陷阱:脂溶性維生素(如A、D、E)易在體內蓄積,長期過量可能導致中毒。 特殊人群慎選:孕婦、慢性病患者及服用特定藥物者,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劑量。 05 寫給補劑愛好者的真心話 Scientific Recommendations 當我們熱衷于用瓶瓶罐罐堆砌健康時,或許忽略了一個簡單真理:人體是精妙的生態系統,而非化學實驗室。 從地中海飲食中的橄欖油(富含天然維生素E)到綠葉蔬菜中的葉酸,大自然早已為我們準備了最平衡的營養方案。 ![]() 目前,科學界對維生素補劑的爭議本質上是一次對人類盲目自信的警示。 在沒有充分人體研究證據前,與其迷信“超級補劑”,不如回歸質樸的生活智慧——好好吃飯,適度運動,讓身體在自然節律中煥發活力。 【參考文獻】 1.Calhoon D, SangL, Ji F, et al. Glycosaminoglycan-driven lipoprotein uptake protects tumoursfrom ferroptosis[J]. Nature, 2025: 1-10. 2.Maric T, Bazhin A, Khodakivskyi P, et al, A bioluminescent-based probe for in vivo non-inyasivemonitoring of nicotinamide riboside uptake reveals a link between metastasis and NAD+metabolismJ].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23, 220: 114826. 說明:文字原創,圖片由AI生成。 作者:解陽楊 責編:郝學婧 審核:姜峰 李碩然 唐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