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物 劉元 劉元,天順庚辰科(1460年)進士。授主事,歷云南左布政使。鄒侍御疏薦三君子,元居其一焉,夙以清白自持。致仕里居,家無長物。有巡使者以故人誼來候,留飯肉二簋(音軌)、菜二器,相與竟談終日。巡使者退而嘆曰:“清儉古所未有。”因贈之聯曰:“青菜芳名遠,緇衣世澤長”。(通志)。 劉元,字仁甫。(玉泉庵碑記)。 周以庠 周以庠,隆慶中(1567—1572)舉人。產之夕,母夢李太白至其家。九歲能詩,春日遇雪,口占云:“自嘆春回寒未減,固窮不肯賣心田。廣居豈但余千廈,時價何曾值一錢。”父喜曰:“吾兒真太白之流亞也。”及長,貢于禮部,赴都途遇舉子憊甚,問其故?曰:“小有資斧,為盜胠篋(音區切)而去,囊空矣,枵腹長途,未知稅駕何所也?”以庠曰:“吾當乞三十金與君。”言訖,亟取相與付,舉子問:“何惠之速?”以庠曰:“善念易起易止,我恐有轉念,故耳。”舉子嘆曰:“如此存心,雖轉念,亦不惡也。”(通志)。 周大愚 周大愚,自安肅縣令,陞云南劍州牧,挈眷渡河,值風濤大作,舟人請止。大愚高吟一絕,曰:“試將心事白河神,五年常祿半千金。若教此外苞苴入,擬向洪濤一棹沉。”逆風而渡,竟無恙。(通志)。 諸生陳心學 諸生陳心學,安貧好學,行不踰繩檢,潛精易理,著《易經約解》,深得朱程理要,以數奇不第。(通志)。 貢生王德敷 貢生王德敷,任荊州府教授,致仕家居,足不至公門,日以訓課為事,寒暑講習不輟者三十余年,壽九十卒,人稱為博學古君子。(張稿)。 諸生張士達 諸生張士達,幼嗣于貢生五典。五典有子士選,善詩文,早歿。士達撫兩侄而教之,俱入邑庠,生父遺田產盡歸之,曰:“汝家故物也,吾何利焉。”乃教授束脩自給,其生徒列黌序者九十余人,登科甲者數十人,五舉優行,巡使旌其門曰:“孝友篤行”。(張稿)。 閔繼縉 閔繼縉,萬歷壬子(1612年)舉人,崇禎庚辰(1640年)知臺州府,修城繕學,百廢具舉。歲大歉,設粥賑饑,民賴以存活者甚眾。(通志)。 饒勅 饒勅,隆慶庚子(1570年)舉人。居家孝友,行已端方,縉紳咸禮重之。(通志)。 《續纂》:凡為人立傳者,期其傳之久,則必舉其人之懿行,實可以風世而維俗,使天下見而愛之,聞而慕之,非一二語之該括,遂僥幸千古之令名于不替也,如饒勅者,吾不知其為何如人?《通志》為之傳曰“孝友端方”,豈謂一縣之大、數百年之久,獨勅之孝友端方,而他不足媲其美耶?是誣人也。如謂饒勅之孝友端方,實有畸行卓節,異于眾人者,則其所異安在耶?是誣敕也。或謂道貴中庸,畸行卓節,非所貴也,如此則不過尋常之孝友端方,讀書之士十人而九,鄉愚亦十人而五,安得獨崇勅而遺眾人于不錄也。且夫尋常之孝友端方,固可介于是非之間,茍不以田產飲食致訟于父子兄弟,斯謂之孝友矣,其實壺漿見色、箕帚詬誶(音歲),固不敢以為無也,茍不從事于中證媒保,以竊無良之財,斯謂之端方矣,其實欺侮善良,遺棄親友,未敢以為無也,此其人謂之孝友端方可也,即不謂之孝友端方亦可也。夫人生平之所為,至使子孫朋友不能舉其一節之善,而冀以一二語該括,濫廁于名賢之列,其心何以自安。為人之子孫朋友,使其祖父師長之果有懿行者,僅以一二語該括而不能為之行狀,其心又何以自安乎。修邑志,紳士往往以該括語求登入者,此亦仁人孝子之用心,而予皆卻之,非吝于載此一二人,實不忍以此一二人而誣眾也。 肖世德注記:李元絕好議論。 黃昌 黃昌,天啟壬戌(1622年)進士,任江陵知縣,行取南京山西道御史,惡溫體仁、周延儒二相之為人,特疏彈劾,凜凜風裁,人咸敬畏之。(通志)。 (黃)昌,天啟間任江陵,老成持重,政不擾民。清丈惠藩膳田,不隨不激,地方賴之。學有卓識,衡文高下,甚愜士心。(湖廣通志)。 (黃)昌,字百遂,號鳳岐,又號了園,六歲能誦古文詩賦,性友愛,凡祖遺業讓之于兄弟,族有貧者代為嫁娶。(張濬源采訪)。 注釋:黃昌、李春旺、陳演為1622年同年進士。 辜鳳翼 辜鳳翼,天啟甲子(1624年)舉人,性謹厚,言動不茍。任靜海知縣,廉潔仁慈。致仕歸,值流賊陷蜀,以憂憤卒。(通志)。 徐佩弦 徐佩弦,崇禎辛未(1631年)進士,知崇仁縣,在任八年,興學造士,潔己愛民。值歲履歉,賑活者以萬計。行取南部主事,尋陞撫州知府,因寇變歸里,為人慈祥豈弟,敦睦桑梓,壽八十五終。(通志)。 諸生汪應斗 諸生汪應斗,誠篤嗜學,事親以孝聞,崇禎八年(1635年)邑令張鳳翥表其里,曰:“孝行可風”。(張稿)。 諸生黃映壁 諸生黃映壁,懿德孚于鄉評。崇禎十三年(1640年)詔舉素行可風者,邑宰劉三策薦其名于巡撫,奉批“懿行班班,士林之望也”,薦章未達而卒。(通志)。 續纂:此即今之舉優行也,早達聲名,宜堅晚節,乃若贈匾贈詩,則有不近孚鄉評者矣。 辜延昌 辜延昌,有孝行。其母周氏,節婦也,病篤,延昌割股啖,母病果愈。(通志)。 賈鐘斗 賈鐘斗,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人,十六年(1643年)獻賊據成都,與諸生劉士凱、龍新明勸集鄉勇為備。賊至,力戰不勝,死之。(通志)。 縣北八十里牛角寨,四圍峭壁,前有石闕如門,可通出入。寨側浮子巖賈孝廉死處有大黃連樹一株,亭亭表之。(童生高聞寬采訪)。 劉士凱 諸生劉士凱,值流賊入境,率鄉勇會同賈鐘斗御之,戰死。(通志)。 龍新明 諸生龍新明,集鄉勇與賈鐘斗拒賊,被執,罵不絕口而死。(通志)。 陳應新 諸生陳應新,為人抗直敢言,甘貧自適,屢以優行舉于學使者。寇亂,執于賊所,大罵被殺,蓋以抗直為忠憤也。(通志)。 顧鼎鉉, 貢生顧鼎鉉,崇禎末流賊執之,罵不絕口。賊抉(音覺)其兩目以死。(井蛙雜記)。 諸生左灼 諸生左灼(音卓),崇禎十三年(1640年)挈妻閔氏避賊,適遇之,執灼,強其降,灼不屈而死。賊回睨閔氏有殊色,將執而污之。閔氏罵曰:“賊奴,天且殛女。吾秀才家婦也,肯事賊奴哉,速殺我。”賊怒殺之。(通志)。 陳素 諸生陳素,流寇入境,被執,不屈死之。(通志)。 注釋:明代人物史料,因為明清戰亂,毀滅殆盡。嘉慶版仁壽縣志,姑且從《四川通志》抄錄,填補空缺遺憾也。嘉慶版仁壽縣志明清人物原始傳文,沒有姓名提示。今插入姓名目錄,以便閱覽。2025年3月22日精校完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