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 這是 漂在一座城 原創的 第820篇文章 ▼ 可怕的縣城婚戀市場 ▲ 之前老是見媒體發“萬人相親大會沒有一個男生”之類的新聞。 這些新聞發生的地點,一般都是一線或者新一線城市,什么上海杭州之類的。 而在十八線小縣城,乃至于廣大農村,這個情況是反過來的。 老家的婚戀市場,是女少男多。 這也很正常,女生都跑大城市了,那老家可不就少了嗎。 適齡女青年人數少了,門檻自然也就高了。 那些從大城市回來的,以為回老家能躺平,能通過相親找到個老婆過安穩日子的男生回去一看,傻眼了。 彩禮18.8w都已經打不住了,有些地方直奔著二十多萬就去了。 還有什么見面禮,訂婚禮,改口費,上車禮下車禮。 還有房子要多大的,車子要什么價位的。 …… 這些,都還是基礎。 ![]() 去年的時候,聽我媽說她之前一個同事的兒子,比我大兩歲,結婚了。 他上的大專,畢業后在鄭州工作了兩三年,回到了我們那個小縣城。 對象是相親認識的,認識了也就大半年。 女方比他大八歲,離異帶個女兒。 結婚前,他父母在縣城里給他買了房子,他自己貸款買了個車。 女方那邊,彩禮十六萬六, 當然了,這個人我不認識,整個事情也只是聽我媽說的。 結婚肯定是個人的事情,過得好與不好,旁人也不好說什么。 不過在我媽的描述里,她同事的兒子,身高一般,長相一般,工作一般,家庭條件一般。 一般的意思,肯定不是有多差,就算不上硬傷的那種。 只能說,現在老家的相親市場,就是這個行情。 你在大城市講不要彩禮,可能是個相對正常的事情。 但你在老家講不要彩禮,大家只會覺得你是個傻子。 ![]() 一二線城市里相親市場上找不到對象的女性,和縣城農村相親市場上找不到對象的男性,這是兩個很有意思的群體。 很明顯,城市里的這一批,很多都是農村和縣城來的。 那為什么,她們不愿意回老家找對象呢? 或者說,為什么農村的適齡未婚女青年,要比適齡未婚男青年少那么多呢? 因為愿意結婚的女性少了。 或者說,原因結傳統婚姻的女性少了。 以前講什么,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總歸是要嫁的。 現在是老娘不想嫁就不嫁,嫁的不好了就再離。 要嫁,也得嫁個好的。 這個好,有很多層面。 物質層面要,精神層面也得要,既要條件看得上,又得自己喜歡。 要是沒有,那就不結。 ![]() 相親的,經常說一句話,就是感覺找不到一個正常人。 這其實是正常的。 因為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人都是不正常的。 什么叫正常? 在這個到處都是辯駁、到處都是主義、到處都是情緒的時代,那一句話說的不對,就會被貼上標簽。 下頭男,撈女,綠茶,外五縣瑜伽褲,媽寶男,雙標,女拳…… 你感覺這個世界,它就是個巨大的超市,反正都得被貼上點兒啥,大家都是貨。 而且一不小心,還會變成臨期促銷的“賤貨”。 標簽多了,正常的人就少了。 而且以前的正常和現在的正常也不一樣。 以前的男主外女主內,男掙錢養家女相夫教子,擱現在也不正常,你看當年papi醬生孩子隨父親的姓都能被罵。 當這個世界越來越偏激,正常的人,也就越來越少。 而婚姻的門檻,自然,也就被拉的,很高很高。 想找個正常人 但你自己正常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