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中國新能源投資迎來政策調整的動蕩期。136號文的出臺,推動新能源全面入市,電力市場化大幅增加了投資者資產管理與決策難度。 其中,以分布式光伏、儲能等新型主體尤甚,這類電站資產因“小而散”“強波動”特性,進一步了放大了運營與風控難度,也使得不少的資方機構“望而生畏”,甚至暫停了新能源投資決策。 面對新能源市場化的新時代,作為新能源行業的重要參與者,如何識別前期投資風險、精準的進行項目評估以及投產之后如何平抑電價波動、提升投資收益,成為當前困擾全行業的典型困局。 顯然,這要求新能源投資者具備更強的電力市場思維,進而指導新能源電站的選址、開發與資產運營邏輯。 協合運維董事、副總經理朱永峰在“2025中國綠色租賃發展論壇”上指出,當前我國新能源開發場景不斷豐富,市場化將倒逼不同場景下的運營模式迭代創新,專業可靠的資產投前、投后管理始終是面對市場重重挑戰的堅強后盾。唯有“管精”存量資產、“投準”增量項目,才能持續推動新能源資產價值實現穩健躍升。 協合運維董事、副總經理朱永峰 積少成多:3GW戶用電站與2536萬電費“損失”在136號文影響下,存量分布式光伏資產承壓顯著,尤其是采用“全額上網”模式的戶用項目。截至2025年3月底,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達411GW,其中戶用裝機超150GW,占比達36%。 戶用資產管理最大的問題是廣泛存在卻不易感知的發電量損失常常被忽視。原因在于戶用“大基數、小單體、分散化”的典型特征。從整體容量看“量大且戶多”,但從單戶看“又小又散”,這就導致其“跑冒滴漏”風險,如故障、低效、糾紛、限電、自然災害等,單個問題看似微不足道,但“超大基數×超小單體”再疊加高頻次發生,最終將導致發電量和收益“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30kW電站(單戶) VS 3GW電站(10萬戶) 基于協合運維調研,1戶30kW電站單次故障平均處理時長為56小時,單次損失電量約為245kWh;年度平均故障次數0.8次,年度損失電量約為196kWh。在此基礎上,3GW戶用電站的年度損失電量可達1960萬kWh,損失電費高達784萬元。 同時疊加低效、糾紛、自然災害因素,3GW戶用電站年度損失電量可達4240kWh,損失電費高達1696萬元。如果單次問題處理時間變長或年度頻次變高,比如單次故障處理時間變長至70小時,年度故障頻次提高至1次,那由此引發的電量損失將達到6339萬kWh,電費損失將達到2536萬元。 因此,大基數下的戶用運維邏輯是要解決廣泛卻不易感知的電量損失。核心是縮短問題“從出現到解決”的時長,降低問題的發生頻次:及時發現問題、縮短執行操作的時間、提升一次性解決率。 在這個過程中,“線上線下”融合的運營體系是必然選擇,閉環、透明、自動、智能的運營平臺和密度足夠的專業線下檢修資源是關鍵。 線上通過自動化、智能化驅動,實現設備監視、故障診斷、工單派發等全流程、透明化、閉環管理;自動生成運營分析報告,從不同的指標維度評估資產質量、健康度以及運維水平,并為不同空間下的電站運營提供參考價值。線下通過區域化共享,打造“半小時”運維圈,實現檢修等服務資源的高密度覆蓋,有效降低發電損失,助力發電效率和電能價值的最大化。 協合運維幫助客戶挽回電量 協合運維通過精細化的運營管理,顯著縮短問題處理時長、降低問題發生頻次,成功幫助某3GW戶用客戶在原有基礎之上挽回電量2764萬kWh,電費1106萬元,助力新能源資產保值增值。 電價“實時”變動:如何量化儲能投資收益?新能源收益模式從確定性轉向不確定性,投資決策面臨顯著市場風險。對于融資租賃行業而言,“投得準”是規避結構性風險的關鍵。儲能作為當前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的關鍵選項,迎來發展機遇,但其收益模式也隨著市場化進程而改變。 就目前而言,儲能容量租賃價格低、比例低、租賃合同時間短;輔助服務市場尚不健全。積極參與電能量市場是儲能項目收益最大化的必選項,但在電能量市場,電價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
典型“鴨子曲線” 無序電價形態 以山東為例,現貨市場的電價形態并非每天都是典型“鴨子”曲線(充放電策略制定較為簡單),該曲線類型在2023年僅占72天,更多的電價形態無序、沒有固定規律。特別是山東在2024年4月發布《關于印發山東電力市場規則(試行)》,要求7月1日后所有獨立儲能的申報方式由“報量不報價”變成“報量報價”,讓山東儲能電站的運營邏輯產生顛覆性的變化。 在此背景下,只有精準預測電價走勢,合理制定充放電策略,才能讓收益量化可見。為此需要構建覆蓋全國的儲能交易策略模型,基于豐富的歷史數據驗證各省收益潛力,并預測未來5-10年的電價情況,建立基于概率思維的量化決策范式,幫助客戶有效評估儲能電站收益,實現精準投資,讓資產管理贏在起點。 協合運維:精準把握全品類新能源資產全周期價值協合運維從資產全生命周期的視角出發,以“資產運維×電力交易×數字化”的全鏈條服務能力,打通資產運行效率、資產與市場協同、AI降本提效等影響資產收益的關鍵因素,能力覆蓋風電、光伏、儲能、綜合能源等全品類新能源應用場景,助力行業投資者實現資產收益最大化。 針對存量資產,以提升資產盈利水平為核心,通過精細化運營管理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針對增量項目,構建覆蓋時空維度、交易場景的資產價值評估體系,并結合規模化電站管理經驗與數據,量化項目投資收益,破解投資決策復雜性難題。 新能源賽道“坡長雪厚”,變革浪潮中,唯有主動擁抱變化,筑牢競爭壁壘,方能贏取長周期價值紅利。協合運維始終秉承“用專業保障清潔能源資產的持續盈利能力”的使命,讓新能源資產在優質的運營中保值增值,助力新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孫琦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