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蟬鳴聲從老榕樹上一陣陣地涌進窗。 日頭正盛,曬得樓下的石板路都泛著白光。 空調外機嗡嗡轉著,手邊的涼水喝了一杯又一杯,卻總覺得少了點韻味。 玻璃杯壁凝著水珠,順著指縫往下淌,涼意沁著手心,心里卻依然空落落的。 這樣的時節,總渴望有一抹清涼慰藉燥熱的身心。 你或許會想,夏天該是綠茶、冷飲的主場,可對懂茶之人來說,紅茶在夏日也有著別樣的魅力。 它的溫暖并非讓人燥熱難耐,而是在暑氣中帶來一種溫潤滋養,恰似夏日傍晚那一陣溫柔晚風。 當滾燙的熱水注入蓋碗,果香、蜜香混著蒸騰的熱氣撲面而來,仿佛把山間清晨的露水、傍晚的云霞都泡進了這一杯茶湯里。 市面上紅茶那么多,從煙熏味十足的正山小種,到蜜香濃郁的滇紅,究竟哪款最合夏日心意? 不妨跟著這份推薦,也給自己尋一杯夏日紅茶吧。 《2》 推薦一:《正山煙小種》 要說世界紅茶的“鼻祖”,非武夷山桐木村的正山煙小種莫屬。 這座藏在武夷山脈頂部的村落,海拔直逼主峰,四周重巒疊嶂。 因為山高路遠、人跡罕至,反倒成了茶樹的“世外桃源”。 尤其是當地的菜茶,都是幾百年前先民種下的,靠著天然雜交一代代傳下來,在這片原始森林里,吸飽了山間靈氣,攢足了獨特風味。 如今愿意做煙小種的人越來越少了,實在是太費功夫。 傳統做法離不開當地特有的“青樓”,一種帶閣樓的制茶工坊。 剛采下的茶葉得趕緊送到二樓,平鋪在竹席上,而底下放置馬尾松,讓燃燒的煙火慢慢熏,借著火候萎凋; 接著搬到樓下揉捻發酵,再送回青樓用煙熏干,最后人工挑揀、精制完,還得再熏一次定型。 前前后后要過三道煙熏,每一步都得掐準時間、把控火候。 當滾燙的沸水注入蓋碗,松煙香“騰”地就冒出來了,像極了小時候路過農家,柴火灶飄出的煙火氣。 再細聞,還有花蜜的清甜、桂圓的醇厚藏在里頭。 茶湯倒進杯子,如琥珀般透亮,入口細膩稠滑,滋味醇厚綿長,盡顯紅茶鼻祖的古樸韻味。 《3》 推薦二:《荔枝紅》 買紅茶,懂行的人都知道要選高山茶。 老話常說“高山云霧出好茶”,這話用在產自武夷山桐木關的《荔枝紅》上,再合適不過。 這片隱匿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茶園,平均海拔超千米,終年云霧繚繞,腐殖土肥厚。 正是這樣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賦予茶葉獨特的高山韻。 說到桐木紅茶,果香是它的一大特色。 不過,這果香可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發酵出來的,是工藝香。 同樣是果香,不同師傅做出來的味道卻大不相同。 有的帶著鳳梨般的熟甜,有的散發著龍眼干的醇厚,但最難得一見的,還屬那股清新鮮活的荔枝鮮果香,圈內人都叫它“妃子笑”。 要知道,想通過傳統發酵工藝,在紅茶里復刻出新鮮荔枝剝開時那股汁水四溢的清甜香氣,絕非易事。 放眼整個桐木關,能掌握這門絕技的師傅屈指可數。 今天要推薦的這款荔枝紅,就是“妃子笑”里的佼佼者。 沖泡時,用環壁注水的手法,快速出湯,趁熱揭開杯蓋,一股濃郁的荔枝果香瞬間撲鼻而來。 像極了夏日午后,剛從冰箱取出的新鮮荔枝,剝開外殼時迸濺的清甜汁水。 稍等片刻,待蓋子冷卻些再聞,清麗的玫瑰花香又悄然浮現,與曬干龍眼的醇厚交織在一起,層次豐富得讓人忍不住贊嘆。 這樣一款既有鮮果清甜,又含花香蜜韻的紅茶,難怪會讓人一喝傾心。 當作伴手禮送人,既體面又獨特,誰能不喜歡呢? 《4》 推薦三:《金駿眉》 在紅茶的江湖里,金駿眉堪稱站在頂端的王者,被茶客們譽為“紅茶天花板”。 這款誕生于2005年的紅茶新星,一登場便驚艷眾人。 它打破傳統,以獨特的姿態迅速走紅,風頭甚至蓋過祁紅、滇紅等老牌名茶,連當時炙手可熱的鐵觀音都感受到了壓力,堪稱茶界“黑馬”。 金駿眉的珍貴,源于其嚴苛的制作標準。 它開創了全芽頭制紅茶的先河,需要7-8萬顆芽頭,才能做出一斤成品的干茶。 在武夷山桐木關的茶山上,茶農們需俯身穿梭于茶樹間,小心翼翼地采摘最頂端的單芽,這份耗時耗力的精細活,注定了它的產量稀少。 也正因如此,金駿眉的身價始終居高不下,完美詮釋了物以稀為貴的道理。 與傳統的正山煙小種相比,金駿眉在工藝上做了巧妙改良。 制茶師傅們精準把控發酵程度,讓茶葉褪去濃重的煙熏味,轉而保留了大量清新高雅的花香。 沖泡后,茶湯清澈透亮,入口鮮活甘甜,高山云霧賦予的獨特氣韻在唇齒間流轉,每一口都散發著清雅高級的韻味。 喝茶多年,嘗過無數好茶,但村姑陳始終覺得,真正的桐木金駿眉值得每個人親自品鑒。 它就像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一旦領略過它的風采,便會明白何為頂級紅茶的魅力。 那份獨特的風味,將成為你飲茶生涯中難以忘懷的驚艷記憶。 《5》 問起什么紅茶好喝,每個人心里都有本帳。 正山煙小種的松煙香是歲月的烙印,荔枝紅的鮮果甜是匠心的巧思,金駿眉的清雅則是極致的追求。 喝茶從不是附庸風雅,不過是想在滾燙的茶湯里,嘗一嘗自然的慷慨,品一品人間的煙火。 下次端起茶杯時,不妨多停留片刻,看茶葉在水中舒展,聞香氣緩緩升騰。 原來最好喝的紅茶,早把山川日月、四季風物,都釀成了舌尖的溫柔。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