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汗堯,又名蕭漢堯,1914年4月25日出生在于都縣銀坑鎮汾坑村富板塘組。他于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開始在紅三軍七師二十一團十九連三班;1933年8月部隊改編后,成為第一方面軍第1軍團1師1團1營2連2排3班戰斗員,1934年10月參加長征。 1930年,15歲的肖汗堯帶著13歲的堂弟肖懷清,從汾坑村步行15公里,到銀坑去報名參加紅軍。1934年10月中旬,他們接到上級通知,要求各部隊趕到于都集結。當時情況很緊急,到處都在打仗,肖汗堯和肖懷清來不及跟家里聯系,就隨部隊連夜趕到于都集結,渡河長征。3 開始,他們被安排在紅三軍七師二十一團。部隊改編后,肖汗堯成為紅一軍團一師一團一營二連戰斗員。兄弟倆在戰場上作戰英勇,屢立戰功。 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紅軍先頭部隊一師一團經80多公里的急行軍,趕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順場。5月25日凌晨,劉伯承、聶榮臻親臨前沿陣地指揮。紅一團一營營長孫繼先從二連挑選了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連長熊尚林任隊長,由帥士高等4名當地船工擺渡。因英勇善戰、水性又好,肖汗堯被選進強渡大渡河的先鋒隊。強渡大渡河、勇奪安順場的18勇士無一人傷亡。 強渡大渡河戰斗勝利后,肖汗堯回到部隊,帶著肖懷清繼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勝利到達陜北。“抗日戰爭爆發后,肖汗堯隨劉鄧大軍進入太行山抗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