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作為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素有 “花中之王” 的美譽,其花色澤艷麗、香氣襲人,被譽為 “國色天香” 李正封《牡丹詩》 1.冠世墨玉 ![]() ![]() 劉禹錫《賞牡丹》 2.珊瑚臺 ![]() ![]() 李白《清平調》 3.墨樓爭輝 ![]() ![]() 白居易《買花》 4.玉樓春 ![]() ![]() 李商隱《牡丹》 5.烏龍捧盛 ![]() ![]() 牡丹的美,是一種跨越時空的震撼,它將自然造化與人文精神熔鑄為永恒的藝術意象。從盛唐長安的傾城狂歡到當代國際舞臺的優雅亮相,牡丹以其多元維度的美學特質,成為中華文明最璀璨的文化符號之一。 6.豆綠 ![]() ![]() 徐凝《牡丹》 7.霓虹煥彩 ![]() ![]() 皮日休《牡丹》 8.青山貫雪 ![]() ![]() 牡丹的花朵堪稱植物界的雕塑杰作。其花瓣層次繁復如疊浪,單瓣品種簡潔明快,重瓣品種則如錦繡堆砌,形成 “千層臺閣” 的立體美感。以 “魏紫” 為例,紫紅色花瓣從基部到邊緣漸變為粉白色,在陽光下呈現出絲絨般的光澤,瓣端微卷如美人垂眸,花蕊金蕊搖曳,形成 “花后” 獨有的雍容氣韻。而 “豆綠” 則以罕見的青綠色突破傳統審美,初開時如碧玉雕琢,盛放后轉為象牙白,花瓣半透明質感在光影中流轉,恍若仙子凌波。 9.貴妃醉 ![]() ![]() 張又新《牡丹》 10.冰骨玉心 ![]() ![]() 色彩的交響在牡丹園中尤為震撼。姚黃的乳黃如月光凝脂,趙粉的柔粉似少女嬌羞,更有 “青龍臥墨池” 的黑紫色花瓣鑲以白邊,在綠葉映襯下如墨玉生輝。唐代詩人徐凝以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形容其姿,將牡丹比作洛神下凡,其色彩之瑰麗可見一斑。 11.芳紀 ![]() ![]() 邵雍《牡丹吟》 12.墨潤絕倫 ![]() ![]() 牡丹之美不僅訴諸視覺,更以香氣沁人心脾。“香玉” 品種的甜香清新雅致,微風拂過時,雪白的花瓣與香氣共舞,令人恍若置身云端。姚黃的淡雅幽香與魏紫的濃郁芬芳形成鮮明對比,前者如古琴雅韻,后者似琵琶激昂。花瓣的觸感更是奇妙,外層花瓣質地堅韌如絹帛,內層花瓣則柔軟如天鵝絨,指尖輕觸,仿佛能感受到生命的脈動 13.日暮 ![]() ![]() 蘇軾《雨中看牡丹》 14.白玉獅子 ![]() ![]() 牡丹的美深深植根于中華文明的土壤。唐代劉禹錫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的詩句,將其推舉為國家氣象的象征。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中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的論斷,更使其成為繁榮昌盛的文化符號。這種象征意義在藝術中被反復演繹:乾隆皇帝《并蒂牡丹圖》以雙頭牡丹配素瓷瓶,寓意 “平(瓶)安富貴”;郎世寧融合中西技法的《花鳥圖》冊,以光影表現牡丹的立體感,賦予傳統題材新的生命力。 15.初烏 ![]() ![]() 在園林設計中,牡丹的美通過虛實相生的手法得以升華。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牡丹園依地勢起伏,油松與牡丹相映成趣,自然臺地式種植讓游客在漫步中感受 “雖由人作,宛若天開” 的意境。菏澤曹州牡丹園的沉浸式體驗項目,將燈光、音樂與牡丹結合,夜晚綻放的 “夜牡丹” 如夢幻泡影,展現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16.新七福神 ![]() ![]() 晁說之《牡丹》 17.八千代春 ![]() ![]() 藝術史上,牡丹更是文人墨客的靈感源泉。邊鸞的《牡丹圖》以 “秾艷如生” 著稱,徐熙的《風牡丹圖》通過枝葉的動態表現風之韻律,堪稱宋代花鳥畫的典范。當代巨野工筆牡丹畫以 80% 的全國市場占有率,將牡丹的雍容華貴推向世界,其作品被聯合國收藏,成為文化輸出的使者 18.貴妃插翠 ![]() ![]() 李商隱《無題》 19.白妙 ![]() ![]() 王維《紅牡丹》 20.御黃衣 ![]() ![]() 羅鄴《牡丹》 21.群芳殿 ![]() ![]() 22.金晃 ![]() ![]() 23.花兢 ![]() ![]() 24.圣代 ![]() ![]() 25.青龍臥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