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浙北生活,這兩年在浙北幾個城市跑動比較勤快,就浙北來說,現(xiàn)在珠頸斑鳩應該是城市中最常見的鳥之一了,真的很容易就碰到,特別是在那種老一點的街道和小區(qū)周圍。
珠頸斑鳩的叫聲也是常聽到的鳥叫聲,特別是是入秋后,其它鳥活動減少的時候,在傍晚和早晨基本就只剩“咕咕,咕咕”聲了。 這種鳥絕對算不上聰明,非常容易被貓這種城市“鳥類殺手”抓到,它們膽子還小的一批,被抓了就認命,孵蛋孵的好好的,被游隼這些天敵多看兩眼直接跑路,它們沒有像喜鵲、烏鴉那樣有抵御捕食者的意識。 它們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繁殖能力強,而且能夠適應城市的生活。 動物適應城市不是簡單的適應人類就好了,它們還要能夠在城市里找到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 對于鳥類來說,筑巢場所和材料很關(guān)鍵。 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認為鳥巢是鳥類用來居住的,這是錯誤的主觀意識,幾乎所有鳥類筑巢的唯一用途是育雛,而鳥類休息的地方是任何它們覺得相對安全的地方——樹枝、樹洞、草堆等等。 所以,鳥類只有在產(chǎn)卵的時候才會筑巢,而為了提高后代的存活率,大部分鳥對筑巢場所、材料等等的選擇非常苛刻,這些鳥通常就難以適應城市的生活,因為它們在城市里即難以找到足夠的筑巢材料,也難以找到它們覺得安全的場所。
而珠頸斑鳩則不同,它們絲毫不講究自己的巢穴,哪里都可以筑巢,再潦草的巢也能下得去蛋,材料更是不講究,能撿到什么就是什么。 這么不講究,自然很容易就被人發(fā)現(xiàn),被人打擾,這如果是在居民嚴重缺乏蛋白質(zhì)的年代,斑鳩這種性格分分鐘鐘被吃的連毛都不剩。 而且我知道珠頸斑鳩在許多地方以前都是被抓來吃的,而且被描述為很傻,很容易抓! 所以,它們現(xiàn)在變多的主要原因還是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保護動物的意識變強了,城市里沒人抓它來吃了。 為什么斑鳩筑巢這么不講究? 我覺得其中一個很關(guān)鍵的原因就是它們能生,特別能生的那種,能生到它們根本來不及筑巢。 斑鳩經(jīng)常被喊做“野鴿子”,它們和家鴿長得很像,叫聲也很像,兩者都是鴿形目鳩鴿科的動物,所以長得像也是正常。 鳩鴿科在育雛有一些特殊的“技能”,它們擁有嗉囊腺,會分泌一種富含蛋白質(zhì)的物質(zhì),被稱為鴿乳——類似哺乳動物的乳汁,但是鳩鴿科的雌雄個體都會分泌。 雛鳥剛孵化的最初幾天,它們就是用鴿乳來喂養(yǎng)的——鴿乳被反芻到嘴巴中,雛鳥則會去吸食。等雛鳥稍大之后,它們喂養(yǎng)的也是半消化的、反芻出來的流食。
這種不直接使用原始食物喂養(yǎng)雛鳥的育雛方式很關(guān)鍵! 對于其它鳥類來說,它們喂養(yǎng)雛鳥都需要選擇特定的食物,通常需要選擇昆蟲幼蟲這種高蛋白食物,所以這些鳥類通常只會選擇在春夏產(chǎn)卵育雛,只有這個季節(jié)能抓到足夠的蟲子; 而對于珠頸斑鳩這些鳩鴿科動物來說,它們的育雛就不會被季節(jié)限制,它們可以一年四季都能繁殖,即便不同季節(jié)提供的食物不同,但對育雛并沒影響。 當然鳩鴿科也都是雜食性的,捕食昆蟲和尋找各種植物種子。 珠頸斑鳩不僅一年四季都繁殖,而且它們還是一夫一妻制的,雌雄共同孵蛋,共同養(yǎng)育后代,一窩結(jié)束就再能起一窩,繁殖效率特別高。 在這種繁殖背景下,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它們的窩那么不講究了,好好筑巢搭窩,那就是在浪費寶貴的繁殖時間。 隨意搭個窩育雛確實可能會失去一些后代,但只要省得時間足夠多,它們能多生幾窩,也可能得到更多存活后代。 所以,看到各種奇葩的珠頸斑鳩窩,不要覺得太意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