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80萬高中生學習交流聚集平臺 01 985大學 ?全國共39所985高校,部分高校設跨省校區(如哈工大深圳校區、人大蘇州校區等),但歸屬地以主校區為準。 ?北京市(8所)?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 上海市(4所)?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湖南?。?/span>3所)? 中南大學、湖南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軍校) ?陜西?。?/span>3所)? 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江蘇省?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湖北省?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四川省? 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 ?廣東省?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山東省? 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青島) ?遼寧省? 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沈陽) ?天津市?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安徽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 ?浙江省? 浙江大學(杭州) ?黑龍江省? 哈爾濱工業大學 (本部哈爾濱,另有深圳/威海校區) ?吉林省? 吉林大學(長春) ?福建省? 廈門大學 ?甘肅省? 蘭州大學 ?重慶市? 重慶大學?? 02 211大學 211工程,是中國政府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的約100所高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高等教育工程,全國實際共有116所211高校(包括兩地辦學的獨立實體)。 名單按省份字母順序排列,標注為“985”的表示該校也是985工程高校。 安徽?。?/span>3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85) 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 北京市(26所)?: 北京大學(985)、清華大學(985) 中國人民大學(985) 北京師范大學(98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985) 北京理工大學(985) 中國農業大學(985) 中央民族大學(985) 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化工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體育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福建省(2所)?: 廈門大學(985) 福州大學 甘肅省(1所)?: 蘭州大學(985) 廣東?。?/span>4所)?: 中山大學(985) 華南理工大學(985) 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1所)?: 廣西大學 貴州省(1所)?: 貴州大學 海南省(1所)?: 海南大學 河北省(1所)?: 河北工業大學(校區在天津) 河南省(1所)?: 鄭州大學 黑龍江?。?/span>4所)?: 哈爾濱工業大學(985) 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農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湖北省(7所)?: 武漢大學(985) 華中科技大學(985)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理工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南?。?/span>4所)?: 國防科技大學(985) 中南大學(985)、湖南大學(985) 湖南師范大學 吉林?。?/span>3所)?: 吉林大學(985) 東北師范大學、延邊大學 江蘇?。?/span>11所)?: 南京大學(985)、東南大學(985) 蘇州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中國藥科大學 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江西省(1所)?: 南昌大學 遼寧省(4所)?: 大連理工大學(985) 東北大學(985) 遼寧大學、大連海事大學 內蒙古自治區(1所)?: 內蒙古大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1所)?: 寧夏大學 青海省(1所)?: 青海大學 山東省(3所)?: 山東大學(985) 中國海洋大學(985)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山西?。?/span>1所)?: 太原理工大學 陜西?。?/span>8所)?: 西安交通大學(985) 西北工業大學(985)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985)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 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 解放軍 上海市(9所)?: 復旦大學(985) 上海交通大學(985) 同濟大學(985) 華東師范大學(985)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 東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大學 四川省(5所)?: 四川大學(985) 電子科技大學(985) 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天津市(4所)?: 南開大學(985)、天津大學(985)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隸屬河北) 西藏自治區(1所)?: 西藏大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所)?: 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 云南?。?/span>1所)?: 云南大學 浙江?。?/span>1所)?: 浙江大學(985) 重慶市(2所)?: 重慶大學(985) 西南大學 注:此名單覆蓋所有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共計116所高校。部分高校(如中國礦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因多地辦學而獨立計入相關省份。高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北京、江蘇、上海等地集中了較多211高校。 03 雙一流高校 依據教育部第二輪公布的名單整理,全國現有147所雙一流高校。名單不再區分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統一稱為“雙一流建設高?!薄?/span> 為便于查閱,按省份分組列出所有高校名稱(并列省份按字母排序)。 ?北京市(34所)?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自主確定學科)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 外交學院、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傳媒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師范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華北電力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江蘇?。?/span>16所)?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蘇州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江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林業大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 中國醫科大學(南京) ?上海市(15所)?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大學、東華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上海海洋大學 海軍軍醫大學(原第二軍醫大學) 上海體育學院、上海音樂學院 ?廣東?。?/span>8所)?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南方科技大學、華南師范大學 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廣州醫科大學 ?陜西?。?/span>8所)? 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長安大學、陜西師范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原) ?四川?。?/span>8所)? 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成都理工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 ?湖北?。?/span>7所)?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武漢理工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天津市(5所)?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天津工業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 ?遼寧?。?/span>4所)? 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遼寧大學 ?浙江省(3所)? 浙江大學、寧波大學 中國美術學院 ?湖南?。?/span>5所)? 中南大學、湖南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師范大學 湘潭大學 ?山東?。?/span>3所)? 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吉林省(3所)? 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 延邊大學 ?黑龍江?。?/span>4所)?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 ?安徽?。?/span>3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大學 ?福建?。?/span>2所)? 廈門大學、福州大學 ?河南?。?/span>2所) 鄭州大學、河南大學 ?重慶市(2所) 重慶大學、西南大學 ?云南?。?/span>1所)? 云南大學 ?甘肅省(1所)? 蘭州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1所)? 廣西大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所) 新疆大學 ?西藏自治區(1所)? 西藏大學 ?山西?。?/span>2所)? 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 ?內蒙古自治區(1所)? 內蒙古大學 ?江西?。?/span>1所)? 南昌大學 ?貴州?。?/span>1所)? 貴州大學 ?海南省(1所) 海南大學 ?青海?。?/span>1所)? 青海大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1所)? 寧夏大學 ?雙一流學校名錄說明? ?1.據教育部發布消息,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共147所,覆蓋31個省級行政區。 ?2.這些高校名單將有動態調整?,名單每5年更新一次,最近時間為2022年。 ?3.中國石油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因多地獨立辦學,分屬不同省份列出;軍事院校(如國防科技大學、海軍軍醫大學)納入屬地統計。 ![]() ![]() ![]() 04 終于有人 把大學專業講清楚了 ☆就業風口 人工智能、電氣工程、集成電路 電子信息、大數據、自動化 物聯網、網絡空間與安全 口腔醫學、軟件工程 智能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 ☆考公大戶 法學、會計、經濟學類 統計學、漢語言文學計算機類 工程管理、財務管理、審計 ☆鐵飯碗 定向士官、三大招飛、五大官校 定向醫學生、公費師范生 軍校、警校 ☆牛馬套餐 護理、地質、礦業、能源動力 交通運輸類、機械類航海類 生物醫學工程類、測繪類、化工 船舶電子、計算機類、電子商務 ☆家里蹲 哲學、歷史學、考古學 民族學、社會學、心理學 新聞學、小語種、環境科學與工程 生物科學、化學工程 材料科學、土木工程 沒有差專業,只有不努力的人!以上說法里,所謂“家里蹲”是對專業的善意調侃,不可輕信。 無論在哪個專業領域,頂尖人才總是稀缺的。一個在“冷門”專業做到頂尖水平的學生,其發展前景很可能遠超在“熱門”專業里混日子的人。 或者說,沒有“絕對差”的專業,但有“更適合”的選擇,和“更明智”的努力。 05 中國高校 最具競爭力的專業 以上是雞湯,接下來分享現今高校的流行觀點。 注意,本文所有信息只供參考。 網絡上流傳的“C9高?!薄ⅰ皣榔咦印钡确Q謂,不僅是對高校優勢領域的精煉概括,更是指引未來的專業地圖。 一、國之重器,科技前沿 C9高校(清華、北大、復旦等): 基礎學科(數理化生)、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前沿交叉學科。 頂尖平臺提供無限可能。 國防七子(哈工大、北航、西工大等): 航空航天、兵器科學、船舶海洋、信息對抗、材料科學。 國家安全基石,尖端技術搖籃。 兵工七子(北理工、南京理工、中北大學等): 武器系統、彈藥工程、探測制導、特種能源。 國防軍工核心力量。 兩電一郵(成電、西電、北郵):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網絡空間安全、集成電路。 數字經濟與信息社會的“神經中樞”。 E9聯盟(大連理工、華南理工等): 智能制造、新能源、土木建筑、車輛工程。 大國工程與產業升級的中堅力量。 二、健康基石,生命守護 醫學十金剛(協和、北大醫學部、華西等): 臨床醫學(尤其兒科、急診、全科)、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公共衛生。 健康中國需求旺盛,技術迭代迅猛。 三、數據驅動,經世致用 統計四大天王(人大、北大、廈大、南開): 統計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精算學。 數字經濟時代“石油”的開采者與煉金師。 兩財一貿(上財、央財、對外經貿): 金融科技、金融工程、精算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高端方向)。 金融業轉型升級渴求復合型人才。 四、制造根基,智能升級 四大工學院(華中科大、東南、華南理工、大連理工): 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微電子。 傳統工科智能化轉型的引領者。 機械四小龍(吉大、湖大、燕大、合工大):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智能裝備方向)、車輛工程(新能源方向)。 中國制造核心領域。 五、法治基石,人文關懷 法學五院四系(中政、西南政法、人大法學院等): 法學(尤其知識產權、國際法、數字經濟法方向)。 全面依法治國與高水平開放的需求。 師范六姐妹(北師大、華東師大等): 教育技術學、特殊教育、心理學、學科教育(緊缺學科)。 教育高質量發展與教育強國建設的關鍵。 06 志愿填報關鍵考量 興趣為先:熱愛是持久鉆研的動力源泉。 國家戰略:人工智能、芯片、新能源、生物醫藥、國防科技等領域是國家重點投入方向。 學校平臺與地域:優勢學科平臺提供優質資源和校友網絡,地域影響實習就業機會。 長遠規劃:結合深造意向(國內讀研/出國)、職業目標(科研/企業/體制內)綜合考量。 勿唯“名頭”:具體專業內涵、課程設置、師資力量需深入了解。 ![]() ![]() 冷門與熱門只是一個相對概念。 例如:十年前的土木工程就是最熱門專業,現在早就飽和了。又如:被稱為天坑的“生化環材”,說不準三五年就能翻轉為最具潛力的就業風口。還有,正被嫌棄的文科生,要不了十年就可能成為社會稀缺的專業人才。 個人以為,最好的志愿填報是將個人意愿與國家與時代發展結合起來。具體填報時,不要被標簽嚇倒,要深入調研自己專業內的細分方向、前沿動態、真實就業情況(具體崗位、薪資、發展路徑)。 年輕人 愿你 前程似錦 夢想成真 特別備注:五張圖表所列名校及專業,民間有多個版本。本文只是搬運,請網友理性參考,不能輕信盲從——如果有志愿傾向,請進一步到高校官網了解情況。 |
|
來自: 昵稱3047871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