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刷微博,看到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 用20年的時間,對標和布局一件事, 并付諸日日不斷之功的努力, 你突然會覺得時間很充裕,每天也很充實。 —— 帥健翔 ![]() 如果用二十年的時間布局一件事,我會做什么呢? 1 第一個想到的是做個牛逼的教培老師,為啥呢? 首先,教培老師跟老中醫一樣,基本上是越老越吃香。我現在快四十了,而且是大學老師,不管教學水平咋樣,說出去好聽。 二十年的時間,我從四十到六十,哪怕水平不漲,威望也漲啊,哈哈哈。 正經的說,教培老師應該不會消失,尤其我定位的是學習方法指導+心理輔導+家庭學習氛圍搭建,專注于初中(初中題目簡單)。給家長講陪孩子的注意事項,給孩子講學習方法,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等。這些內容應該是長期有市場需求的。 二十年的時間,學習理論,包括心理學、初中課本知識,研究學習方法,積累成功案例,迭代教學方法,完善教學系統,足夠了。 其次,我家娃還小,早晚也得上手輔導她。 現在她兩歲了,等她上四年級,就可以施展各種學習方法了,比如提前學英語,帶著她讀名著,帶著她看各種紀錄片,提前學后面的課程,爭取六年級就把初中的內容全學完…… 現在做教培老師,一方面可以為培養自己家孩子做準備,另一方面,把我家娃培養起來也是我的“招牌”,尤其是現在自媒體時代,把孩子的“成績”亮出來,這就是最好的廣告,說不定能做成一個教育博主的IP呢。 到時候,把這些年的經驗總結一下,弄個網課,開直播賣一賣也行。如果實在做得好,還可以出書…… 最后,教培賺錢,這點很重要,因為我缺錢。 2 想到的第二件事,就是讀書,然后當個讀書博主,偏國學的那種。 各種國學經典,通讀,精讀,然后解讀。 四大名著、毛選、四書五經、金瓶梅、搜神記、聊齋、道德經、金剛經等等經典名著都可以解讀。 當然,不只是解讀書本內容,這些已經被各種大牛解讀過千百遍了,拾人牙慧的事兒沒啥意思。 吸收書中的故事,形成自己的知識底蘊,然后用來解讀社會熱點事件。 當然,除了上面正經的書,“不正經”的書和影視作品也可以解讀,甄嬛傳、天道、人民的名義、滄浪之水這些國內文學作品可以解讀,一千零一夜、教父、安·蘭德、光榮與夢想、十日談等等國外文學作品也可以解讀。 當然,除了書,還可以讀“人”,古今中外牛逼的人那么多,一個個“讀”,歷史上的牛人,當今的企業家、政治家等,都可以“讀”,講他們的故事,整理成自己的內容。 思路一旦打開,你就知道,除了讀“人”,還可以讀“物”,比方說名勝古跡、企業品牌、思維模型等等,太多有意思的事,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物了。 哪怕讀煩了,我覺得看視頻直播也能研究,比方說,去排行榜看,從最牛的直播間開始看,研究他們的話術、選品、布景等,總結聊一聊,也有人喜歡看。 …… 反正,有二十年,我一個大學老師,用來讀書的時間還是有的,買書的錢也是有的,那就讀唄,多讀,一遍一遍讀,讀了就輸出。 別人一年可能只能讀三五本書,我可能一周就讀三五本,或者人家一本書就讀一兩遍,我能讀三四十遍,時間比別人充裕,那就下笨功夫唄,總能寫出點東西,或做成視頻。 不求掙多少錢,應該挺有意思的,不管是讀書的二十年,還是二十年后,也會越來越有意思。 除了讀書,我還喜歡喝茶、盤串、算命…… 妥妥的國學大師(油膩的中老年人), 二十年的時間里,把茶喝明白,弄個小的茶葉實體店,喝茶看書賣茶聊天,盤串,手里的串盤上二十年,想想那包漿得多誘人。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