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環(huán)不暢可通過艾灸關元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涌泉穴、大椎穴等穴位改善。艾灸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對寒凝血瘀型循環(huán)障礙效果顯著。 1、關元穴:位于臍下三寸,屬任脈要穴。艾灸關元能補益元氣,改善下焦虛寒引起的四肢發(fā)冷、月經不調。用艾條懸灸15-20分鐘,局部出現溫熱感并向小腹擴散為佳。陰虛火旺者慎用。 2、足三里: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是足陽明胃經合穴。艾灸此處可健脾和胃、化生氣血,緩解因脾胃虛弱導致的血行無力。配合隔姜灸能增強溫補效果,每周3次為宜。 3、三陰交: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后緣,為肝脾腎三經交匯處。特別適合女性血瘀體質,艾灸后能調節(jié)內分泌,改善手足冰涼、痛經等癥狀。建議避開經期,采用雀啄灸法效果更佳。 4、涌泉穴: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處,腎經井穴。艾灸涌泉可引火歸元,對高血壓伴隨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采用溫和灸時注意防止燙傷,睡前施灸有助于改善睡眠質量。 5、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為督脈與手足三陽經交會穴。艾灸大椎能振奮陽氣,改善頸椎病導致的腦供血不足??膳浜瞎勿鹣仁柰ň植坑俣拢偈┮曰匦姆?。 日常可飲用當歸生姜羊肉湯溫補氣血,適度練習八段錦雙手托天理三焦動作促進肢體末梢循環(huán)。避免久坐久站,每兩小時活動四肢,冬季注意足部保暖。若出現持續(xù)性肢體麻木、皮膚紫紺等嚴重癥狀,需及時就醫(yī)排查血管病變。艾灸前后飲用溫開水,施灸后4小時內避免接觸冷水。 |
|
來自: 名醫(yī)祖?zhèn)髅胤?/a> > 《針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