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貧賤之交先忘,糟糠之妻下堂,人心不可視,范蠡喊你功成身退! 文/姜子說書 人間煉獄,唯有強大,本性俱足,方可救贖!人性最丑陋的點,就是自欺欺人,不承認自己的缺點,不接受自己的污點,強行挽尊,不擇手段。 哪怕強大如帝王,九五之尊,只要從煉獄中走過,從底層爬上去,幾乎必定心里扭曲。 上岸第一刀,先斬意中人,先滅有功人。不是對方配不上、跟不上,是深知自己不值得、不配,欲望又太多,非要強行挽尊,保持完美光輝形象。 勾踐落敗,險些丟了性命,為吳王夫差所殺,范蠡和文種此時就是勾踐的意中人。范蠡功成身退,文種功高震主,被勾踐賜死。 臥薪嘗膽是假,臥薪嘗糞是真。勾踐殺功臣,不過是揮刀狠心斬往日。文種身死,萬般皆是命。 呂后殺韓信,張良辟谷逃,蕭何示貪心,終究是劉邦自知不如人,內心不安。 周朝文武王,能容姜子牙;明朝朱元璋,為何容不下劉伯溫? 朱元璋殺功臣,為子孫后代計,說白了就是,子孫后代在眾多功臣跟前,啥也不是,不配稱王稱帝。 貴族出身的帝王,很少殺功臣。但是,從底層摸爬滾打拼殺出來的帝王,自卑多疑,普遍喜歡大殺四方,容不下貧賤之交,心底總有一種“王侯將相寧有種,一樣出身憑啥你上”的恐懼和詛咒。食肉不食馬肝,不可說,總怕人效仿。 古人云:“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但是,越是強調什么,越是缺乏什么。道失而言道,德忘而曰德。 上門女婿總是容易當白眼狼,因為靠自己不濟,比起靠父母,靠女人最不好聽。男人丟了面子,就想要別人的命。人性黑暗面,自古如是。 強者鮮有如鳳毛麟角,弱者繁多如牛毛細雨。內心不強大,又要示之以強大,無法面對自己的弱小和卑微,不接納真相,不接受真實的自己,人就會癲狂,甚至變得冷血無情,以至于殺人如麻。 何為弱者?弱如稚童,不如意時,就會本能地有自殺傾向,惦記著自殺,讓父母愧疚。也就是“你會失去我的”、“我讓你沒有孩子”的心理。 何為弱者?弱如女子,盛行嬌妻逆襲文學,什么“虐妻一時爽,追妻火葬場。”所有的言情劇,基本上都是這一套弱者情感文學。 何為弱者?弱如男子,小蝌蚪找媽媽的一生,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不用負責任的快樂和無條件的母愛。“我窮、矮、挫、猥瑣、自私自利,什么都不想付出,但全世界女人都無條件對我投懷送抱。” 賢妻扶我青云志,不許稱賢甭說扶。若有人知我靠妻,寧可殺妻滅人口。若云妻賢妻富能,我有何能何面目?媽生媽養媽偉大,不知留父有何用。強留父姓益不安,若失慣姓惡膽生。公婆能蔭心自安,不配傳承怎許言? 劉邦喜歡戚夫人勝過呂雉,與其說呂雉人老珠黃,不如說戚夫人依附劉邦,讓劉邦心安理得當大男人。 至于呂后,既然下嫁劉邦,吃了大半輩子苦頭,替劉邦養了前妻的兒子,又替劉邦受罪盡孝,跟著劉邦父母被項羽軟禁,她就算一句話不說,站在那里,從頭到腳滿身也寫滿了劉邦的不是。 讓結發妻子受如此屈辱,就是自己的屈辱,心里又不能接受這種屈辱,在呂雉面前自然當不了大丈夫,自然是一見到呂雉就發現自己不行。 劉邦貴為天子,臉皮天下第一厚,都罩不住結發妻子,都恨不得呂后和所生子女消失,只愿意戚夫人和劉如意在他跟前,以至于甚至想把皇位傳給劉如意,又何況大多數平庸到了極點的男人們呢? 難道劉邦不知道呂后一整個家族功勞巨大,朝臣都向著呂后給他生的嫡長子?難道劉邦不知道改換太子,庶生子稱帝,有可能朝臣不服,天下動蕩嗎? 想想自己為了活命,把父母妻兒都推下車,不配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劉邦就只想抱著戚夫人這根忘憂草,所謂如意,與其說像他,不如說,在戚夫人和如意跟前,他可以心安理得地說自己像個人,像個罩得住一切的丈夫和父親。 朱元璋對馬皇后和朱標的感情,也許是真的,但是,退一步來講,老朱真敢對不住這兩位嗎?整個朱明打天下的班底,都是人家馬家給他帶來的嫁妝,馬皇后才是朝臣實際上的當家主公呢,人家父親打了一半的天下才交給你,你有什么資格翻了天呢?是朱元璋認朱標是太子嗎?所有功臣都認朱標!男人的愛,哪有自己的實力靠得住呢? 如果斗不過對方,功勞越大,越是罪該萬死,所以,老子和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你可以建功立業,搞定一切,但是,你不能記得你付出了這一切,你得把所有功勞讓給那些自恃有生殺大權的人。為啥是那些?除了主公,還有領導,更有父母、公婆、丈夫,這些人都是容不下別人比自己有功勞的人哦! 所有多余的付出,都注定等于零,當冤大頭是常態。找不到強大可依靠的人,自己越努力越付出,越像個傻子,越被辜負,很絕望有沒有?就當是玩游戲,自己知道自己通關了,只求過程,只看沿途的風景,強大到明悟深信本自具足,可以無限付出而無所缺失,大概能勸自己釋懷放下過往得失了。除了,無己,無功,無名,再無他法。 什么是情?什么是道?什么是寶玉?你若真知道,別說是《紅樓夢》,連《道德經》也讀懂了 紅樓夢:遠嫁王妃的真面目竟是驅夷王爺,賈探春干出大事業,流芳百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