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負債95萬,其中信用卡40萬,年收入約20萬。他問:“要不要逾期,或者想辦法找低息貸款慢慢還?我覺得干脆逾期算了!” 催收電話會不會很多?”——多到你懷疑人生。*手機變成不定時炸彈,鈴聲就是你的噩夢觸發器。 陌生號碼?接! 本地座機?接! 哪怕是詐騙電話,你也得硬著頭皮接,生怕錯過一個就是“惡意逃避債務”的證據。 一開始你會解釋、會哀求、會憤怒,到后來,可能只剩下麻木的“嗯”、“知道了”、“暫時沒錢”。 生活會像被按下了靜音鍵,除了催收的喧囂,其他聲音都模糊了。親戚朋友的電話?你不敢接,怕被問起,更怕催收打給他們(他們絕對干得出來)。 同事聚會?能躲就躲,手機一響,全場目光聚焦,那滋味…… 這就是逾期的“附贈品”——社交性死亡的前奏。 他們不一定是銀行的人,很可能是外包的第三方催收,手段……參差不齊。 他們可能會“好言相勸”,也可能會言語威脅、施加心理壓力,甚至故意在你鄰居、同事面前提及你的債務,目的只有一個:讓你難堪,讓你恐懼,逼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拿錢。 這就是逾期的現實物理沖擊,它把你的遮羞布徹底撕開,把你最不堪的財務狀況暴露在陽光下炙烤。 逾期,就是強制給你戴上“緊箍咒”??ㄆ瑑鼋Y、網貸停擺,你再也借不出一分錢!這才是真正的“斷后路”。 沒了這“毒源”,你才會被迫停下來,真正開始面對那個血淋淋的數字:95萬!沒有新借款的掩蓋,債務的猙獰面目才清晰可見,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承認現實,停止惡化。 逾期,就是把你徹底扔進“死地”。*催收的狂轟濫炸、上門的羞辱威脅、甚至可能收到的律師函、傳票…… 這些都不是為了逼死你(雖然感覺像),而是最殘酷也最有效的“清醒劑”!它們會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訴你:幻想破滅了! 沒有救世主!除了自己硬扛,別無他法!這種極致的壓力和恐懼,反而可能激發出你骨子里最原始、最強烈的求生欲和行動力。 你會開始瘋狂地思考:怎么開源?怎么節流?怎么談判?怎么生存?這才是翻身的核心動力源。 他們沒有任何動力和你談條件。只有當你徹底“爆掉”,成為他們報表上的“不良資產”時,情況才可能改變。 逾期后,尤其是逾期一段時間后(比如3-6個月),銀行和機構為了挽回損失,才有可能坐下來和你談個性化分期(停息掛賬)、減免部分利息違約金、甚至本金打折一次性結清。 這就是你通過“逾期”這個痛苦過程換來的、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談判籌碼!雖然過程痛苦,但這是債務重組、制定一個相對現實(比如分5年、7年甚至更久)還款計劃的唯一窗口期。繼續“正?!边€下去?你永遠等不到這個窗口。 這個過程極度痛苦,但也極度“凈化”。它像一把烈火,燒掉你所有的虛榮、僥幸和依賴。你會被迫學會在最低生存線上掙扎,學會對每一分錢精打細算,學會在巨大的壓力下保持(或重建)一點點理智。 這種在絕境中被逼出來的堅韌、務實和抗壓能力,是你未來漫長還款路上最寶貴的財富,甚至可能是你人生下半場重新崛起的核心資本。那些30年還房貸的人,支撐他們的不是“喜歡”,而是這種被生活錘打出來的、深入骨髓的責任感和韌性。 法院判決,至少明確了債務金額(通常只支持合法本金+合理利息,會砍掉很多不合理的費用),給了你一個確定的、受法律保護的最終債務數額和還款方案(比如分期)。 執行階段,只要你不是惡意轉移財產,法院也會根據你的實際收入(核實后)保留必要的生活費。 這比無休止的、不受監管的第三方催收騷擾,在某種意義上更“規范”和“可預期”。 當然,被起訴有風險(比如凍結賬戶、上失信名單影響高鐵飛機等),但如果你名下本就沒什么可執行的財產,收入也微薄透明,這反而是一種解脫和定論。與其被催收無休止地恐嚇騷擾,不如讓法律來做個了斷。 |
|
來自: 新用戶1869h8cd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