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對日軍“九路圍攻”的險境,工作團迅速調整策略:名稱從“八路軍涉縣工作團”改為“八路軍涉縣地方工作團”,駐地遷至劉家莊,并成立涉縣工委。劉承棟任工委書記兼組織部長,馬力任團長兼宣傳部長。這一轉變標志著工作團從單純的軍事宣傳轉向地方政權建設,為后續黨組織的建立奠定了組織基礎。 工作團初到劉家莊時,群眾因對日軍恐懼和國民黨舊政權壓迫而心存顧慮。為打破僵局,工作團從群眾最痛恨的保長貪污問題入手。1938年春,劉家莊與賈家莊保長被舉報貪污公款,工作團支持群眾成立查賬小組,秘書李俊帶隊核查賬目,最終迫使保長退贓。此舉不僅讓群眾分得“反貪果實”,更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了涉縣首位“抗日保長”馮崇珠。 這場斗爭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群眾的心門。東西遼城、石門、新橋等村紛紛邀請工作團協助反貪,農民救國會、婦女救國會、青年救國會等群眾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工作團趁勢推動“減租減息”“民選保長”等政策,徹底瓦解了國民黨舊政權的基礎。正如群眾所言:“八路軍來了,我們才真正當家作主!” 黨組織的建設始終是工作團的核心任務。1938年5月上旬,馬力在劉家莊親自發展馮樹田為涉縣第一名黨員。馮樹田出身貧農,因工作團幫助其分得土地而堅定信仰,隨后又發展馮慶新、馮萬義等四人入黨。6月中旬,劉家莊黨支部正式成立,成為涉縣首個中共基層組織。 ![]() 在建立基層政權的過程中,工作團與國民黨縣政府展開了激烈博弈。1938年4月29日,一二九師主力收復涉縣城,但國民黨新五軍孫殿英部搶先派縣長進城。工作團據理力爭,委派王錚為縣長并張貼布告,卻遭拒于縣衙之外。最終,工作團以退出縣長職位為條件,換取了參與“動委會”(動員委員會)的資格,爭取到組織農救會、民選保長的權利。 ![]() 隨著黨組織的發展,涉縣抗戰局面全面打開。1938年9月,縣委派馬洛帶領東路工作隊到固新、西達一帶開辟工作,政權建設在全縣鋪開。至年底,涉縣戰斗隊發展至100余人,農民、婦女、青年救國會會員達數千人。 ![]() 涉縣第一個黨組織的誕生,是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戰場“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生動實踐。從反貪污斗爭到政權建設,從發展黨員到建立縣委,涉縣黨組織的每一步都緊扣抗日救亡的時代主題。如今,劉家莊的舊址已成為紅色教育基地,那段烽火歲月中的智慧與勇氣,仍激勵著后人傳承太行精神,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砥礪前行。 涉縣的星火,終成燎原之勢。它不僅照亮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天空,更在中國革命史上鐫刻下不朽的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