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大街 ![]() 長汀古城,有一條老街,它從唐代的晨鐘暮鼓中走來,見證了汀州古城的繁華與滄桑。它的名字簡單而厚重——東大街。 一千多年前,當汀州城墻在唐代的烽煙中筑起,東大街的故事便開始了。那時,它還不叫“東大街”,而是一條從東門(朝天門)筆直向西延伸的“東門街”。 ![]() 東門,是長汀古城的咽喉。城門外的汀江水道,連通著閩粵贛三省的商旅;城門內的青石板路,則是官差驛馬、販夫走卒的必經之地。那時的東門街,是軍事防御的要道,也是城市最初的骨架。到了明清時期,汀州府的繁榮讓這條老街煥發新生。隨著商業的興盛,“東門街”漸漸被百姓喚作“東大街”——“大”字里,藏著它的氣派與重要性。 ![]() 清晨,東大街在米行的開市聲中蘇醒。街道兩側,布莊的綢緞、藥鋪的陳皮、紙行的連史紙琳瑯滿目。傍晚,挑著擔子的客家人從碼頭歸來,街邊的酒樓飄出釀豆腐的香氣。據《汀州府志》記載,這里“市肆櫛比,百貨充盈”,是閩西最熱鬧的街市之一。 老輩人說,從前東大街的店鋪多是“前店后宅”——臨街做生意,后院住人家。大夫第、進士第的匾額,訴說著這里曾是士紳與商賈的混居之地。 ![]() 時代變遷,東大街的樣貌幾經更迭。民國時,它曾是革命的據點。1929年3月,紅四軍首次入閩解放長汀后,東大街上的周氏宗祠曾被軍閥郭鳳鳴用作被服廠,后被紅軍剿獲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長汀紅軍被服廠,為紅軍提供了重要的物資保障。2013年,東大街被列入長汀歷史文化街區,青石板重新鋪就,騎樓修舊如舊。當游客漫步街頭,導游總感嘆著介紹說:“東大街三個字,從唐代叫到今天,它可是汀州的活歷史啊!” 一條街,一座城。東大街的名字,是地理的坐標,是商業的烙印,更是長汀人世代相傳的鄉愁。它的故事,還在青石板上繼續書寫...... ![]() 供稿:東門社區 網編:蘭美霞 編審:張 婷 核稿:上官小林 審核:鄭 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