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 這是 漂在一座城 原創的 第823篇文章 ▼ 大家其實都不太正常 ▲ 昨天半夜有個朋友給我發私信,說找到自己沒對象的原因了。 因為她理解的流程是先以朋友的身份相處一段時間,覺得各方面都可以再進一步。 但是她現在遇到的很多男性,第一面如果不討厭,第二面就想談上了。 這個過程,是默認的,對方只要覺得你沒明確表現出討厭,那就是喜歡。 而且對方也不會有表白啥的,直接就是當男女朋友處。 首先她說的是對的。 但其次,這個對,是要分年齡的。 這個朋友今年整30歲,她接觸的異性,也大多是她這個年齡段的。 很明顯,他們不是沖著談戀愛來的,就是要結婚,要結果。 人家就像要個老婆,沒工夫跟你耽誤工夫。 他們就恨不得哪天突然有個人興沖沖地跑到他屋子里說“你要老婆不要”? 那么問題來了,老婆,真的能發嗎? ![]() 我身邊到年紀的人,只要是有近期結婚打算的,大部分通過相親,或者朋友介紹,都能在一兩年之內結婚。 有的可能甚至都用不了一年。 年頭認識,年尾擺酒席,過了年懷上了,十個月后,就從孤身一人變成一家三口,快的讓你眼花繚亂。 你要說人家沒感情,那也不一定,說不定人家就是一見鐘情相見恨晚,哪兒哪兒都合適的靈魂伴侶呢? 不是有老話講嗎,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有些鞋,你上腳一穿就知道行不行。 但有些人不行,她得穿個好長時間,磨合磨合,才能知道這個鞋,合不合適。 這種人可能也想結婚,但對結婚的理解是,戀愛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那么問題來了,這兩者,是一回事兒嗎? 結婚是個法律行為,戀愛是個發情行為。 如果兩個人之間的接觸,有某一方,是帶著結婚目的的,那他一定是要講現實成本的。 時間、金錢、年齡,如果一段關系消耗了這些又沒有結果,他們可能就不會開啟這段關系。 所以他們需要在最短時間內,確定異性有比較明確的,步入婚姻的意愿。 可很多女性的想法是,我得先確定你這個人行不行,再說結婚的事兒,這個過程不能很短,而且期限上不封頂。 這就比較難搞了。 ![]() 擱我們正常人來說,兩個人剛認識不久,總歸是要多了解了解的。 畢竟,這可是結婚啊。 雖說現在離婚率比較高,結了再離也不是不可以,但結了婚,法律上就是一家人了。 都說疾風知勁草板蕩知忠臣,更何況是你的枕邊人。 沒有一起經歷過一些事兒,你知道你枕邊睡的是人是鬼? 還結婚,你都不知道你結了個啥。 但男生也有話說。 畢竟長久以來的,男女雙方的接觸,默認是要男方付出多一些的。 請客吃飯,送禮物,乃至于主動追求。 到了三十歲上下的男生,在這方面更趨于理性。 基本上,那種所謂的純愛和戀愛腦,這個年紀的男生都絕跡了。 都是摸爬滾打這么多年的人了,做事情,總歸是權衡利弊的。 請客吃飯,送禮物,乃至于主動追求,都可以,但你得告訴我,最后有個結果。 你能給我一個家,我才能給你買鮮花。 他需要一個家,更甚于想要一個家。 這一點和女生是相反的。 那你說,誰正常誰不正常? ![]() 要我說,都正常。 時代發展的過程中,就是會讓一些原來不正常的事兒,變得正常。 比如,選擇婚姻的權利。 結婚率在某一個階段走低,是因為大家在排毒。 整個社會,都在反思和打量,以往婚姻里的那些問題。 然后大家就會發現,原來曾經的婚姻,并沒有那么美好,那么多人也不過時湊活著過了一輩子。 為家庭,為孩子,為了“湊活過唄,還能離咋地”。 簡而言之,他們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那既然如此,那怎么結幸福的婚呢? 就是把“需要”,變成“想要”。 需要結婚,證明你的生活在被一些無奈的現實所束縛。 而想要結婚,證明婚姻對你不是什么必需品,而是能讓你過得更好的甜品,不吃不會死,但吃了會開心的那種。 所以,如果你相親遇到了“不正常”的人,不用擔心。 那正說明了,你將來的婚姻,會是幸福的。 得之我幸 失之……毫無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