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往圣繼絕學 ——在《中國人的文化信仰》研討會上的發言 梁 劍 作為追隨石崗先生十余年的一名學生與讀者,在目睹了《中國人的文化信仰》三年多的艱苦創作、并數次通讀了書稿后,我想從思想史、教育學和文學三個方面,簡單地談談關于《中國人的文化信仰》這本書的歷史與文化貢獻,以及對于推廣此書的兩點建議。 一、從思想史上講,《中國人的文化信仰》是民胞物與這一關學精神核心的傳承,是張載先生為往圣繼絕學理念的身體力行。 《中國人的文化信仰》可以說是一部類書中的類書,同時又近乎是一部中華文化的百科全書,它幾乎涵蓋了中華優秀傳統典籍中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放眼全中國,當下可以創作出這部作品的人沒有幾個,因為它涵蓋的知識面太廣、太深了,石崗先生若非機緣巧合之下,十幾年間精研、考訂《群書治要》和《國學治要》這兩部巨著,并在此基礎上博覽群書、旁引博征,也不會有這樣一部作品問世。有一句話叫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那么閱讀《中國人的文化信仰》就是跟著名師讀經典,這個經典可不是什么四大名著之類的文學作品,它是以四書五經為核心,最優秀、最根本、最究竟的中國文化、思想、哲學經典,是在石崗先生的陪伴下,與孔孟程朱、老莊墨鄒等中國歷史上最智慧的一眾先賢對話。 二、在教育學上,《中國人的文化信仰》為我們鞭撻歪風,朔本清源。 《中國人的文化信仰》結構上具有工具書的特色,許多人一看目錄就會被吸引住,因為它解答了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迷惑的46個文化觀念,可以說是一部開蒙明智的一部教育學典籍。 梁啟超先生在一百多年前應邀給蘇州學人做的一次演講中,開場就問大家“人為什么上學?”,然后代為回答說是“為求學問”。接著又問“求學問為什么”,那答案就多了,先生總結說,一句話:為了學做人。啟超先生引用孔子的“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認為教育應分為知育、情育、意育三個方面。他旗幟鮮明的指出,當時大力推行、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們現在依然在堅持的德育、智育、體育是不對的,他認為德育范圍太籠統,體育范圍太狹隘。先生說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憂,意育要教到人不懼。教育家教育學生,我們自己教育自己,都應該以這三件為究竟。 因為我自幼生長在教師家庭,近十多年來也在從事高校通識教育研究與實踐,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學校,對梁啟超先生的論斷感同身受。大家再回看一下我們現在的教育現狀,再對照想想梁啟超先生的觀點,我們的教育之誤何其深也、何其毒也。 《中國人的文化信仰》一書,可以說就是糾正我們當下教育偏頗的真知灼見、良藥妙方。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中國人的文化信仰》可以說就是一部教我們做人的開智書;對管理者來說,就是一部闡釋管理智慧的工具書;對于廟堂之上的執政者來說,更是一部充滿了大智慧的《治要精粹》。這也就是為什么這本書一面世,就被社會各個階層人群關注和喜愛的根本原因,因為“天下苦秦久矣”。 今天在來開會的路上,為我們駕車的著名策劃人劉賢德先生一見面就興奮地說:“石老師,《中國人的文化信仰》療效太好了,簡直是立竿見影呀”。賢德先生的“療效”二字讓我和石崗老師都很詫異,他接著說:“我弟弟和媳婦兩口子最近鬧別扭,兩個多禮拜不說話了,我讓他們什么都別說,坐下來每人都認真地讀一遍《夫妻恩愛,相敬如賓——中國人的夫妻觀》。結果二十分鐘后,兩人開始互相檢討,矛盾解決了。”賢德先生講的這件事,又說明了《中國人的文化信仰》還是一本家庭和諧的教科書。 三、在文學上,《中國人的文化信仰》匡正義理,堅持了作者“行大道、明大義,文以載道”的一貫創作思想與文風。 90多歲高齡的著名評論家閆綱先生認為,《中國人的文化信仰》是一部優秀的散文集,讀來讓人心曠神怡、受益良多。這是因為《中國人的文化信仰》在文字上具有石崗先生一貫的文字特色與語言風格。石崗尊重讀者、平等對話,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社科類文章,他的語言都是那么干凈利落、直白簡樸,長短句結合,文白互補,讀起來朗朗上口,妙趣橫生。不像我們現在許多作家的作品,文字上故弄玄虛,賣弄技巧,內容上取巧獵奇、庸俗不堪,思想上小情小趣、陰暗晦澀。《中國人的文化信仰》就是一臺色香味俱佳的文化盛宴。 在閱讀對象上,《中國人的文化信仰》可以說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賞。以我身邊的兩個人為例,一個也許是當代中國最會讀書和最愛讀書者之一,樊登讀書會的創始人樊登,他閱讀之后認為《中國人的文化信仰》應該成為每個中國人的枕邊書,須臾不離;另一個是以前很少讀書、只有初中學歷的我的愛人楊建華,她在僅讀過約三分之一的《中國人的文化信仰》后,就不但寫了十幾萬字的讀書筆記,而且一下子覺得自己的人生豁然開朗了。 搞學問的人可以很便捷的從《中國人的文化信仰》中得到涉及中國人思想史、哲學、社會學等各個方面的要點與精華,作為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很容易的從書中汲取居家過日子和處理日常人際和社會關系與矛盾的人生智慧。就是因為《中國人的文化信仰》既有哲學書的深邃思考與明理大道,又有文學書的文字優美與妙趣橫生。 四、兩點建議: 1、群策群力,積極推進《中國人的文化信仰》進校園;作為關學思想的誕生地與傳承者,對最近網上的“四為”之爭,給出最有力的回聲,讓我們的校園教育早日回歸本真。 2、積極籌措,推動《中國人的文化信仰》翻譯出海,為讓世界看到、感受到我們的文化自信貢獻三秦力量。祈愿能在三秦文化研究會的主導與支持下,早日將《中國人的文化信仰》推向海外,讓中國人的智慧光芒閃耀世界。 最后,作為一名普通讀者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踐行者,我要對大力倡導和支持本書創作的陜西三秦文化研究會的各位大賢,對耗時三年、嘔心瀝血完成本書的石崗先生表達深深的敬意,謝謝你們。 梁劍 2025年6月30日于咸陽北塬子非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