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詩句,11句思鄉詩詞,故土難忘相思情。前面為引子,后面內容有具體的含義與能引用意義,有需要可以收藏,以備后用。覺得好的話,可以關注,點贊,會持續給大家分享唯美詩詞。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他鄉有明月,千里照相思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歸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被春催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 01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城樓上的更鼓一響,行人便不能出行了,(此時)秋季邊塞的天空傳來孤雁的一聲啼鳴。今夜進入“白露”節,從此開始,露水會越來越多地結成白霜,可故鄉的月亮卻總是最明亮的!兄弟都離散了,家也不存在了,彼此都無法探知對方的生死。平時信寄出去很久都收不到,何況現在戰爭還沒有結束呢。詩人在作品中深深感嘆因安史之亂而造成的兄弟離散、無家可歸的悲慘遭遇,抒發了對家鄉親人的懷念之情。其中三四兩句既含蓄又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感懷與眷戀。 引用含義 1.看到空中的明月便使人想起故鄉和親人。 2.故鄉的景物總是讓人感到無比親切和眷戀。 0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唐·李白《靜夜思》 (靜靜的夜里)看見床前灑滿月光,懷疑是寒霜降到了地上。抬頭仰望空中皎潔的月亮,不禁想念起家鄉來。詩的前兩句暗示了旅途中夜半的不寐、孤寂和清冷;后兩句是旅途中情思的自然流露:因為不眠、冷清與無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引用含義 觸景生情:一輪明月引發出對故鄉的思念。 03 紫陌追隨日,青門相見時。 宦游從此去,離別幾年期。 芳桂尊中酒,幽蘭下調詞。 他鄉有明月,千里照相思。 ——唐·李嶠《送崔主簿赴滄州》 “紫陌”,這里是指唐代帝都長安的道路。“青門”,長安城的東門。詩作的大意是:(朋友)沿著長安大道奔向遠方的那一天,正是我們在青門相會的時候。好友從此上任為官,不知要離別多少年。杯中的美酒像桂花一樣芬芳,幽香的蘭花伴隨著詞曲的吟唱紛紛落下。但愿他鄉異地也有皎潔的月亮,可以同照千里之外苦苦相思的人。作品表達了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舍之情。最后兩句的寓意是:我們雖然天各一方,但在同一輪月亮下,仍可以彼此互寄相思。 引用含義 1.鄉情不受空間限制,身在異鄉,卻心系家鄉和親人。 2.戀人或友人離別后的兩地相思之情。 04 合殿恩中絕,交河使漸稀。 肝腸辭玉輦,形影向金微。 漢地草應綠,胡庭沙正飛。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歸。 ——唐·盧照鄰《昭君怨·合殿恩中絕》 ”“交河”:古縣名。“金微”:唐時都督府。詩作的大意是:皇上的恩德已經斷絕,來往于交河的朝廷使臣也逐漸稀少。(當年)自己肝腸寸斷地告別了漢宮,形單影只地走向這陌生的邊塞。此刻家鄉池塘中的水草該綠了吧,這邊的風沙卻正在飛揚肆虐。我真想追隨深秋南歸的大雁,每年都回家鄉一次!作品寫出了遠居塞外的王昭君懷念故土的強烈情感。尤其是最后兩句,把昭君對家鄉的向往與思念表達得十分感人。 引用含義: 思念故土,盼回家鄉。 05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誰家”,即“誰”“家”是語助詞,沒有實義。詩作的大意是:庭院灑滿銀白色的月光,樹上棲息著烏鴉,清冷的露水無聲地打濕了桂花。今夜明月當空,人人都在仰望,卻不知明月會將深深的秋思灑落在誰的身上。這是一首游子客居他鄉的秋思詩,后兩句使用了委婉疑問語氣,它實際上是說:這深深的秋思只灑落在“我”(作者)的身上,只有“我”的秋思才是最深摯的。 引用含義 1.明月寄深情,向遠方親友表達深深的思念與問候。 2.游子想念家鄉,渴望與親人團聚。 3.思戀情人。 06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指重陽節“茱萸”,一種植物。唐代有重陽節扎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以祛災避邪的風俗。詩作的大意是:獨自一人遠離家鄉,無所依靠,每當佳節來臨時就更加思念親人。遙想在故鄉的兄弟今天登高的時候,他們每人都佩戴了茱萸,卻缺少我一個人。這是一首思親詩,前兩句可以說是表達游子思鄉、佳節思親情感的“絕唱”。 引用含義 1.一到過佳節時,異鄉游子就加倍想念故鄉親人。 2.每當歡度節日時,不能團聚的兄弟、親朋之間就更加彼此掛念。 07 洞房昨夜春風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 ——唐·岑參《春夢》 “洞房”,屋子深處的房間。“美人”,指朋友,古時候無論男女都可以稱美人。“片時”,片刻,一會兒。詩作大意是:昨夜春風吹進我的房中,使我想起遠在湘水之濱的朋友。在枕席上的片刻春夢中,我已走遍了幾千里的錦繡江南。詩作圍繞一個“夢”字,表達了對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后兩句寫夢中之事,既描繪出夢境之美,又表現了相思之切。 引用含義 1.想念友人:夢雖短暫,卻重溫了無數美好往事,醒來后感慨萬千。 2.思念戀人:夢雖短暫,卻重溫了無數昔日柔情,醒來后情意綿綿。 08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柳州”,古時與漳、江、封、連四州同屬蠻荒的嶺南地區。“貼”,風吹顫動。“薜荔”,一種有香味的常綠蔓生植物,又名木蓮。“百越”,即百粵,嶺南少數民族的泛稱,當時他們有文身的習俗。詩作的大意是:柳州城上的高樓連接著曠野荒原,無盡的愁緒像海天一樣蒼茫無限。狂風肆虐著水中開放的芙蓉花,暴雨斜打著爬滿薜荔的土墻。山嶺上的樹木重重疊疊,遮住了眺望遠方的視線;江水彎彎曲曲,如同百結九轉的愁腸。(雖然我們五人)同時被貶到這蠻荒的百越文身之地,可至今音訊不通,如同天各一方。詩作表達了對同遭貶謫的四位友人真摯的懷念之情。其中五、六兩句借景抒情,嘉現了詩人思念知己卻又無法相見的惆悵心情。 1.對遠方故土的眷戀向往和不能如愿以償的愁悶煩憂。 2.對遠方友人的真摯思念。 3.對遠方戀人的苦苦想念。 09 憶歸休上越王臺,歸思臨高不易裁。 為客正當無雁處,故園誰道有書來。 城頭早角吹霜盡,郭里殘潮蕩月回。 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被春催。 ——唐·曹松《南海旅次》 “越王臺”,廣州的著名古跡。詩作大意是:思鄉就不要登上越王臺,登高時歸家的思緒會一發不可收。身處連鴻雁的蹤跡都沒有的異鄉,誰說家鄉會有來信?清晨,寒霜隨著城頭凄涼的曉角聲逐漸消盡;夜晚,明月伴著城內的殘潮再次升起。我的思鄉之心就像含苞待放的百花,每年都被春風催得競相開放,不能自持。作品抒發了詩人的羈旅情懷,最后兩句以含苞待放的百花來比喻總是得不到滿足的思鄉之心,表現了作者濃濃的鄉愁。 引用含義 1.藏在心底的思鄉之情,常常難以抑制。 2.無法擺脫對某人的愛慕之情,經常不能自持。 3.某種愿望迫待實現,一有機會就表現出來。 4.為人才創造發揮潛能與才干的機遇與環境。 10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宋·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樓臺消失在迷茫的濃霧里,渡口隱沒在朦朧的月色中,那傳說中的桃花源到處尋遍也找不到。獨自一人悶坐在異鄉的驛館里,滿屋子都是春寒氣息,真讓人難以忍受。夕陽西下,黃昏中又傳來杜鵑鳥凄切的叫聲。想要和家鄉的朋友互通書信聊寄離情,可這離愁別恨層層積壓在心頭,多得簡直數不清。郴江本來應該繞郴山而流,為什么偏要離開郴山向湘江流去呢?作品描寫了一個空有才華理想,卻不幸潦倒一生的詩人形象,抒發了他的羈旅之苦和貶官之恨。詞末兩句意境最為悠遠,既表達了身不由己的無奈,也表達了孤獨無依的寂寥之情。 引用含義 1.漂泊無依,孤獨寂寞。 2.個人命運身不由己。 11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清·納蘭性德《長相思·山一程》 “榆關”,即山海關。詞作大意是: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夜里每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又是刮風,又是下雪,把將士們從思鄉的睡夢中吵醒,卻使得將士們更加思念起故鄉來,因為故鄉(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朔雪之聲的。作品描寫軍旅途中的思鄉之情,五、六、七句形象生動地表達了對家鄉的眷戀之情。 引用含義 1.對家鄉的深深眷戀。 2.旅途的孤獨和人生的凄涼。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