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新聞,真的把豆苗媽嚇得不輕! 一位 5 歲的女童,開開心心去游泳、泡溫泉,結果回來就開始低燒、抽搐,最后昏迷送醫搶救,被確診感染了化膿性腦膜炎,罪魁禍首竟然是 “食腦蟲”! ![]() (*圖片來源于網絡) 聽到這個名字,是不是感覺像恐怖電影里的情節?今天就和大家好好嘮嘮,這 “食腦蟲” 到底是個啥,以及還有哪些兒童疾病需要我們格外警惕! 01 “食腦蟲”究竟是何方神圣? “食腦蟲”聽起來像恐怖片里的怪物,但它的正式名稱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它并非真正的蟲子,而是一種單細胞原生動物,肉眼根本無法察覺。 這種微生物主要生活在25-42℃的溫暖淡水環境中,如湖泊、河流、溫泉,以及衛生條件不佳的游泳池。但幸好,它無法在海水中存活,正規含氯游泳池的風險也極低。 食腦蟲僅通過鼻腔進入人體,當含有蟲體的水經鼻腔嗆入時,它們會沿著嗅神經穿過篩狀板,直奔大腦,引發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 ![]() 02 不起眼的開始,兇險的結局 感染初期的癥狀極具迷惑性,通常在接觸污染水體后1-7天出現:頭痛、發熱(類似感冒)、嘔吐、咽痛、嗅覺異常。但病情進展非常快: 24-48小時內:轉為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 72小時后:出現抽搐、頸部僵硬、精神錯亂 最快7天內:昏迷直至因腦水腫、呼吸衰竭死亡 這種爆發式進展讓醫生們措手不及! 食腦蟲感染的病死率超過97%,雖然罕見,但一旦發病,就是與死神賽跑。 1 治療面臨三大難關 診斷難:早期癥狀與普通腦膜炎高度相似,非常容易誤診 檢測難:確診需在腦脊液中檢出阿米巴原蟲,多數醫院缺乏專項技術 用藥難:血腦屏障阻擋了大部分的抗寄生蟲藥物 2 為什么孩子更危險? 兒童特別是5-14歲年齡段的孩子面臨更高風險,主要因為這2個點↓ ① 鼻腔發育未完全,神經通路更易被侵入 ② 戲水時防護意識弱,更容易嗆水 最近除了泡溫泉的女童,還有一名男童在幼兒園打水仗后感染,出現持續高燒。家有寶寶的一定要注意了,這些看起來很安全的戲水活動也可能暗藏風險。 ![]() 03 玩水注意這幾點,更安全 看到這里,豆苗媽想跟大家說——不必因噎廢食,科學防護下孩子完全可以享受水上樂趣。以下是關鍵防護措施: 避免高危行為 不野泳(尤其夏季溫暖淡水環境),選擇正規消毒泳池; 溫泉或戲水時佩戴鼻夾,保持頭部高于水面; 不用未經處理的淡水洗鼻(應使用生理鹽水或煮沸冷卻的水); 兒童特別防護 在噴水樂園、嬉水噴泉玩耍時,避免水柱直沖鼻孔; 水上活動后72小時密切觀察孩子狀態; 皮膚有傷口時避免戲水; ![]() 識別緊急信號 如果涉水后1-2周內出現頭痛、發熱、嘔吐、嗅覺異常,立即就醫并詳細告知涉水史,每一分鐘的延誤都可能影響生死結局。 最后,關于食腦蟲,別被這些謠言騙了—— ? 誤區一:“食腦蟲會啃食人腦” ? 誤區二:“吃生菜、螺類會感染食腦蟲” ? 誤區三:“會人傳人或動物傳人” ![]() 夏日炎炎,戲水是孩子的歡樂源泉,也是童年應有的模樣。一道簡單的鼻夾防護,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分界線。 喜歡就獎勵豆苗媽“??”和“在看”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