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那會兒,我們班上有個男生,叫劉哲(化名)。他成績頂尖,思維活絡,尤其是理科。那時候,我們都覺得:這世界終歸是聰明人的天下,誰分數高,誰就贏在起跑線。后來,畢業了,大家各奔東西,聽說劉哲進了一家頂尖大企業,大家紛紛佩服。可是,后來又聽說,他在那里待了還不到三年,就辭職了。他換了好幾份工作,做得都不長。再后來,同學群里開始有人說他太木訥,人太軸了,人際關系處理得不行。那時候大家也都意識到了,出社會后,拼的不再是智商,而是會不會做人,說得好聽點,叫情商。二十年同學聚會那次,劉哲也來了,他人瘦了不少,眼神里多了很多疲憊,完全沒有年少時的那種心氣了。他說:“現在工作不是最大的問題,最難的是,身體一到40就開始熬不住,心也累了。現在真覺得,一切都要靠能量來撐。”讀書時,智商代表著硬實力,我們最看重的,是誰更聰明、誰更能背、誰解題更快。在標準化的考試體系下,誰邏輯強、記憶力好、思維清晰,誰就能笑到最后。有研究機構稱:在20歲之前,決定一個人學習成就的因素,智商占據了70%。的確,早年,聰明人似乎總能順風順水。但很快你就會發現,社會并不是“解一道題”那么簡單。出了象牙塔,沒人關心你是不是會解數學題,而是看你會不會溝通、能不能配合、是不是好相處。當我們走入職場,才發現:情緒管理、同理心、合作能力這些看似軟的能力,其實才是決定你走多遠的關鍵。很多人敗在職場,不是敗在不會干活,而是敗在不會說話、太玻璃心、人際沖突太多。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一書中說過:“影響一個人能否成功的因素,智商只占20%,其余80%取決于情商。” 情商高的人,懂得換位思考,懂得控制脾氣,懂得在沖突中尋找共贏,更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時候該說話,什么時候閉嘴。所以你會看到,有的人專業能力一般,但因為人緣好,情緒穩定,反倒爬得更快。“能量”這個詞,很多人一開始聽不太懂。不是說修仙的那種能量,而是一個人內在的生命力。到了四十歲以后,有人依然精力充沛、眼神堅定,能熬夜學習、鍛煉身體、笑對風雨;但也有人,天天喊累,懶得動、懶得想、懶得變。這個階段,決定你人生質量的,已經不再是聰不聰明,也不是會不會做人了,而是:你還有多少能量,能支持你去過想過的生活。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能量管理”,即時間是有限的,但能量是可以擴展的。真正的高效,不是管理時間,而是管理能量。人際積極,不抱怨,愿意幫助他人,身邊總是聚著朋友。反過來看,低能量狀態的人,就像手機電量永遠只在5%,干什么都沒力氣,說話都沒精神,動不動就心累。網友說過一句話:“決定你走多遠的,從來不是一時的爆發力,而是持續輸出的能力。”很多人前半生沖得猛,后半生就熄火了,也有人前面平平無奇,后來越活越有精神了。尤其人生越走到最后,就越發現,那些看似雞毛蒜皮的生活細節,其實構成了你人生的能量。所以,想要人生后半程過得好,最關鍵的是——你要守住能量。2、運動是續命神器,哪怕每天快走30分鐘,你也會發現情緒更穩定、思維更清晰;3、斷舍離,減少精神內耗,不和爛人糾纏,不在爛事上浪費精力;保持長期主義的目標感:4、別停在眼前的瑣碎中,每天記得問自己:“我活成了想要的樣子嗎?”5、擁抱積極人際關系:和低能量的人在一起,你會被消耗;和高能量的人在一起,你會被點燃。人生前半程比的是智商,中程拼的是情商,但真正能拉開人生差距的,是你有沒有持續高能量的能力;愿你,不止聰明,不止會做人,更有一顆永遠能量充盈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