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崔笑含 家族、親戚關系與建筑之關系 貝壽同與貝聿銘(叔祖關系) 貝壽同是美籍華人建筑師貝聿銘的叔祖。 齊兆昌與齊康(父子關系) 齊兆昌之子齊康 (1931年—),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建筑師、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父子皆為建筑師。 關頌聲與關頌堅(兄弟關系) 關頌聲的五弟關頌堅(189?年—,基泰工程司合伙人),關頌堅任基泰工程司平津部主任,于1941年散伙,改由張镈任平津部主任。新中國成立后,任天津市建筑設計院總工程師,曾與原意商立多利房地產公司工程師凱思樂(瑞士籍)合作,將原天津回力球場拆除并改建成文化宮大劇場,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文化宮。 關頌聲與關永康(堂兄弟關系) 關頌聲的堂弟關永康(基泰工程司建筑師),曾設計香港的九龍電報大樓。 關頌聲與朱彬(郎舅關系) 關頌聲的妹夫朱彬(1896—1971年)(基泰工程司合伙人)。新中國成立后赴港,主持(香港)基泰工程司。 范文照(1893-1979年)與范政、范斌(父子關系) 范文照的兒子范政、范斌皆任職于(香港)范文照建筑師事務所,父子三人皆為建筑師。范文照曾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土木工程系(1917年),而范政則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建筑系(1952年)。范文照(賓夕法尼亞大學)與范政(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皆留美,范政于1958年任職于父親在香港事務所,后赴美任職于其他事務所(1963-1978年)并自辦事務所(1978年)。 余清江(1893-1980年)與余玉燕(父女關系) 余清江和女兒余玉燕(1914年—)皆為建筑師。余清江早年以實習工程出身自學建筑設計,1932年在廣州與關以舟合作開業(1932年);新中國成立后,任職于廣州市設計院。余玉燕畢業于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建筑工程學系(1938年),之后自辦事務所(1946年);新中國成立后,也任職于廣州市設計院。 劉敦禎與劉敘杰(父子關系) 劉敦楨的兒子是劉敘杰(1931年—,中國建筑學家、史學家、古建園林專家),父子皆為建筑師。 楊廷寶與楊士萱(父子關系) 楊廷寶的三子楊士萱,畢業于清華大學,在美國從事建筑行業,父子皆為建筑師。 梁思成與林徽因(伉儷關系) 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夫妻皆為建筑師。 林微因與林宣(堂姐弟關系) 林徽因的堂弟林宜(1912—2004年),畢業于(沈陽)東北大學建筑系,求學時(1930—1931年)由梁思成親自講授“西洋建筑史”及“初步設計”,后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系教授。 林徽因與王煒鈺(表姐妹關系) 林徽因的表妹王煒鈺(192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工學院建筑系,后留校任教,1952年院系調整后任清華大學建筑系教授。 張銳與張镈(兄弟關系) 張銳的弟弟(同父異母)張镈,曾考取(沈陽)東北大學建筑系(1930年),師從梁思成、童寯等師,后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后入基泰工程司工作(1934年),師從楊廷寶,曾任教于天津工商學院建筑系(今天津大學前身之一)。新中國成立后,入北京市建筑設計院任總建筑師。 許道謙(1906年—)與于均樣(伉儷關系) 許道謙的夫人于均祥(1907年—)。許道謙(1933年畢業)和于均祥(1934年畢業)皆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夫妻兩人皆為建筑師。 伍子昂(1908—1987年)與伍江(祖孫關系) 伍子昂的孫子伍江(1960年—),畢業于同濟大學建筑系,曾任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現為同濟大學副校長。 王秉忱(1910—1976年)與昌彥直(父親同學、朋友關系) 王秉忱的父親王季梁(1888—1966年,本名王璡,字季梁,中國近代分析化學學科開創人、中國科學史研究先驅),早年就讀京師大學堂(今日北京大學),曾是清朝政府派出的第一批(1909年)的庚款留美學生,與梅貽琦、金邦正、何杰、張子高、胡剛復等 47人為清華大學第一屆,也與呂彥直同為庚款留美的同學和朋友。當時呂彥直常到王家作客,在呂彥直的影響下,王秉忱從小就對建筑產生興趣,中學時就愛好繪畫和藝術。王季梁留美回國后,曾任教于湖南高師、南京高師、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四川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長期擔任中國科學社的組織領導工作,也曾在蔡元培領導下,參與創建中國第一個國家科學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并任第一任化學所所長(1928—1934年),故父親的身教言教和朋友圈都對王秉忱產生很大的影響。 費康與張玉泉(伉儷關系) 費康的夫人張玉泉,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建筑工程系,與費康是同屆同學,畢業后與費康結婚,之后赴廣州,到老師劉既漂所創辦的事務所工作,之后與費康于上海創辦大地建筑師事務所(1941年),代表性作品為蒲石路12棟花園住宅的“蒲園”。 費康與費麟(父子關系) 費康的兒子費麟(1935年—,江蘇吳縣人),畢業于清華大學建筑系,曾任清華大學講師和土建綜合設計院建筑組長,機械部設計院總建筑師、副院長,現任中國中元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資深總建筑師。 費康與費菁、費蕓(祖孫關系) 費康的孫女費菁和費蕓都是中國當代建筑師。 張開濟與張永和(父子關系) 張開濟的兒子張永和(1956年—)是中國當代建筑師、建筑教育家。 楊作材與楊達聰(父子關系) 楊作材的父親楊達聰,繼承“營造”家業(楊榮猷營造廠)。 司徒惠與司徒浣(父子關系) 司徒惠的父親司徒浣曾于19世紀到香港發展,與同鄉創辦生利建筑公司,承建工程。父子皆從事建筑事業。 章周芬(1915年—)與徐炳華(伉儷關系) 章周芬和丈夫徐炳華(1918年—)皆為建筑師。章周芬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1939年),徐炳華畢業于西南聯大工學院土木系(1939年),倆人于1941年結婚,1946年一同赴美留學,后回國參加建設。20世紀50年代后,夫妻二人調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工作。 徐尚志與徐行川(父子關系) 徐尚志的兒子徐行川(1947年—)畢業于重慶建筑工程學院建筑系,曾任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建筑師、主任建筑師、副總建筑師、常務副總建筑師,父子皆為建筑師。 龍希玉(1917—2002年)與劉光華(伉儷關系) 龍希玉和丈夫劉光華皆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1940年),皆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 李德華與羅小末(伉儷關系) 李德華和夫人羅小未先后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建筑系,兩人也都任教于(上海)圣約翰大學建筑系。 修澤蘭與傅積寬(伉儷關系) 修澤蘭的丈夫傅積寬是位結構工程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 王翠蘭與陳謀德(伉儷關系) 王翠蘭和丈夫陳謀德皆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1948年),夫妻兩人皆為建筑師。曾任云南省設計院總建筑師(王翠蘭)和院長(陳謀德)。 郭敦禮與郭麗蓉(兄妹關系) 郭敦禮和妹妹郭麗蓉先后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建筑系,兄妹兩人皆為建筑師,后都赴港發展。 巫敬桓與張琦云(伉儷關系) 巫敬桓和夫人張琦云先后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夫妻兩人皆為建筑師,后都入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工作。 周文正與韋耐勤(伉儷關系) 周文正和夫人韋耐勤皆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建筑系,夫妻兩人皆為建筑師,后都赴港發展。 家族、親戚關系與非建筑之關系 朱啟鈐(1872—1964年)與瞿鴻機(姨父)、徐世昌(義父) 朱啟鈐的姨父瞿鴻機(1850—1918年,字子玖,號止庵,善化人,同治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清朝大臣),于光緒年間曾出任工部尚書、軍機大臣、政務大臣、外務部尚書等職,投協辦大學士。朱啟鈐,1881年寓居長沙,1891年隨姨父瞿鴻機赴川,以捐府經歷試仕川省,曾供職鹽務局:朱啟鈴的義父是徐世昌(1855—1939年,字卜五,號菊人,又號弢齋、東海、濤齋,曾祖父、祖父在河南官居,徐便出生在河南,中國近代政治家)。1912年3月,袁世凱繼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徐世昌力辭太保,觀望時局變化,而朱啟鈐于7月起,連任北洋政府國務院陸征祥、趙秉鈞內閣交通部總長,1913年8月代理國務總理,之后任熊希齡內閣內務部總長。1914年5月袁世凱任命徐世昌為國務卿(1914年5月,袁世凱改北洋政府國務院為政事堂,國務總理為國務卿,政事堂設于總統府,1916年袁世凱帝制失敗,政事堂改為國務院),次年袁公開推行帝制,徐世昌以局勢難卜求去,退居河南。之后又復出,在公私兩方面為袁盡力,1918年選舉總統一職。 ![]() 瞿鴻機 ![]() 朱啟鈐 ![]() ![]() ![]() 關頌聲與國民黨 據說關頌聲在美期間與宋子文交往甚密(《我的建筑創作道路》張镈著,1993年出版),他又是洪門弟子(“洪門”與“青幫”是中國近代兩大幫派,是江湖幫會。“洪門”的緣起眾說紛紜,而又神秘。1903年孫文曾加入“洪門”;“洪門”曾參加反清革命起義,與國民黨有“形影不離”的密切關系,或者說國民黨是“洪門”的一個堂口;1949年“洪門”赴臺),之后與蔣介石關系良好。而他的原配李鳳麟在美就讀時是宋美齡在馬薩諸塞州衛斯理學院的同班同學(1912級)。憑著與宋家及國民黨高層的關系,關頌聲事業的發展取得“非一般人所有”的特殊與強大的基礎,之后,還延攬了不少官署建筑與政府工程(20年代末起,關頌聲專“跑”業務)。 柳士英(1893—1973年)與柳成烈(兄弟) 柳士英自幼在善堂學習3年后,于1907年考入公費的(南京)江南陸軍學堂,3年后(1910年)入(南京)陸軍第四學校,參加光復活動。雖然,柳士英在清政府所辦的軍備學堂、學校學習,理應支持清政府才對,但他卻參加反清的光復會活動,之后,更實際地參與從戎,部分受其兄長影響,柳士英便具有強烈的民主革命情懷。1911年,柳士英的兄長柳成烈(上海同盟會會員,蘇州同盟會主腦)在蘇州招兵,籌建北伐先鋒隊,準備會攻南京,柳士英從南京返回蘇州并加入,參加攻打南京戰役,與清軍血戰多日,終于光復南京。1913年討袁的“二次革命”爆發,柳士英任北伐先遣營營長,但最終“二次革命”失敗,柳士英也隨其兄柳成烈逃亡至日本,并改名為柳飛雄。 梁衍與薩鎮冰(岳父、女婿) 梁衍的岳父是薩鎮冰,民國時期任海軍總長等軍職,及曾代理過國務總理。 張昌華(1908年—) 張昌華的夫人是孟璧擎,其外祖父是民國時期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兼內務總長。 陳從周(1918—2000年) 陳從周的夫人蔣定,出身于浙江海寧民門,與徐志摩(1897—1931年,原名章垿,字槱森,留美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出生于浙江海寧,是新月派代表詩人,中國近代詩人、散文家)有內親關系,徐志摩是蔣定的姨表兄。陳從周是張大千的入室弟子。 ![]() 陳從周與夫人蔣定合影 ![]() 徐志摩 ![]() 張大千 沈祖海與沈葆楨(高祖父) 沈祖海的高祖父沈葆楨(1820—1879年,字翰宇,又字幼丹,福建省侯官縣人,清朝重臣)是清政府抵抗侵略的著名封疆大吏林則徐的女婿,曾被派到臺灣為欽差大臣,辦理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籌劃海防事宜,辦理日本撤兵交涉,是臺灣第一任巡撫。 ![]() 沋葆楨 ![]() 東三省總督徐世昌與同僚等,朱啟鈴(第二排左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