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季,許多人感覺自己的腸胃變“脆”了,動不動就會腹瀉。輕則影響工作生活,重則脫水乏力。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夏季腹瀉就診率較其他季節高出30%。 夏季腹瀉是腸道傳染病最典型的癥狀,其誘因是什么?該如何避免? 夏季導致腹瀉的原因有哪些? 專家介紹,導致腹瀉的原因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夏季腹瀉以感染性為主,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醫師胡嵐表示,腹瀉原因不同處理方式不同,感染性腹瀉需針對感染治療(如用抗生素),功能性腹瀉需調節腸道功能,有基礎病者需控制基礎病才能改善腹瀉。 此外,高溫天氣下,一些因素也加劇了腹瀉風險—— 食物易變質:夏季高溫潮濕,食物保存不當易滋生細菌,比如未煮熟的海鮮、隔夜涼拌菜; 生冷飲食刺激:過量冷飲、冰鎮水果可能引發胃腸功能紊亂; 空調使用不當:腹部受涼導致腸道蠕動加快,誘發功能性腹瀉; 免疫力下降:高溫影響睡眠和食欲,削弱人體抵抗力。

??專家提醒:夏季飲食衛生做到“三要三不要”—— 腹瀉后,什么情況必須就醫? 如果突然出現腹瀉,如何區分是感染性還是非感染性腹瀉?此外,發生腹瀉,什么情況下又必須到醫院就診呢? 細菌性腹瀉:通常表現為腹痛劇烈、糞便帶黏液或血絲,可能伴隨發燒,常見病原體包括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 病毒性腹瀉:如諾如病毒,起病急,以水樣便和嘔吐為主,容易在家庭、幼兒園傳播。 功能性腹瀉:由情緒緊張焦慮或受涼、進食生冷食物引起,癥狀較輕,排便后腹痛可能緩解。 
胡嵐表示,如果成人腹瀉超過48小時,且腹瀉頻繁,全是水樣便,嘔吐嚴重、無法進食,同時伴有發熱、膿血便等,這種情況下需及時就醫。 北京兒童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官德秀介紹,若孩子出現精神萎靡、尿量極少、明顯口渴、劇烈腹痛且無法自行緩解,或頻繁嘔吐無法進食、甚至抽搐等癥狀,建議家長盡快帶孩子就醫。 專家:腸道是情緒器官 一到夏季,不少人常出現消化不良,腹瀉與便秘交替,情緒也愈發低落。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這種在成年人中常見的非感染性腹瀉,通常被稱為“腸易激綜合征”,青少年群體中也不少見,比如當學生學習壓力較大時,情緒緊張焦慮,就可能出現腹痛伴有腹瀉。 專家表示,“腸易激綜合征”屬于功能性疾病,需要通過飲食調整、藥物干預、心理調節及中醫輔助治療來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量。 靠譜嗎? 正常人無需頻繁補充益生菌,因腸道菌群本就充足,且益生菌僅適用于特定情況,無法有效預防腹瀉。維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穩定細胞膜、增強免疫細胞膜穩定性以提升免疫力,但其對腹瀉及其他疾病均無直接預防或治療效果。 兒童腹瀉時會丟失水分及鈉、鉀等電解質,僅補白開水無法補充電解質,可能加重脫水或引發低鈉血癥,建議用口服補液鹽補液,可同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和葡萄糖。 食物熱透能殺滅部分細菌,但仍可能殘留毒素,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黃曲霉毒素需高溫長時間處理才能去除。此外,李斯特菌(“冰箱病” 病原體)對孕產婦、兒童、高齡及基礎病患者等免疫力較弱人群危害嚴重。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綜合《朝“問”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