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和20歲的區別在于我能給自己兜底。 我發現我自己的行為和心態都有了很大的改變。 說件特別小的事,但其實真的發現我改變了很多。 這幾天找不到空調遙控器,要是擱以前,我肯定很著急,到處找,也會生氣家里人沒有把遙控器收好。 但現在我不愿意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找,因為時間和精力才是更值錢的東西。我寧愿花個10來塊錢買個新的遙控器。 ![]()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概念:“帶寬”。 這個概念是哈圖大學教授穆來納森提出來的。 所謂帶寬就是指一個人心智的容量。如果這個帶寬老是被塞滿,就會影響一個人的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能力。 如果我們總是被瑣事填滿,那么就很容易耽誤一些重要的事。 當然,我有這樣的底氣,是因為我不再是當初只能手心向上的全職媽媽。 這些年拼命賺錢,讓我原本無人可兜底的人生變得可期待。 32歲這年,我終于活明白了,錢就是成年人最大的底氣。當你能自己賺錢兜底生活,那種掌控感比任何安全感都實在。 一、停止無效消耗,把時間換算成錢 以前會為了省5塊錢打車費,寧愿走路,大熱天騎共享單車。又熱又累,又花了好多時間在通勤路上。 現在我給自己定了個換算公式:把時間換算成時薪。看看有哪些事值得我做,哪些事不值得我做。 我會省下的時間用來學習新技能、寫小說做自媒體,做社群運營,反而能賺回更多。 ![]() 二、找到屬于你的"睡后收入" 30歲之后發現真正能讓錢包滾雪球的,是建立"睡后收入"。 普通人起步可以從這3個方向切入: 1、技能變現:把工作或者副業中積累的技能包裝成課程或服務。 比如我寫作好多年,就把寫作經驗寫成知識星球,同時也做自己的自媒體社群。 2、低成本輕創業:利用信息差賺錢。比如我會找一些商品優惠券,就特別實惠那種分享出來,我自己也買,特別省錢,分享出來大家有下單,我也能賺一點點傭金。 3、投資理財:我現在不會投那些高風險的產品的了,國債逆回購、貨幣基金,然后日常定投基金。穩穩的就好。 三、打破舒適圈,逼自己長出新本事 32歲這年,我逼自己做了兩件以前想做但遲遲未做的事。 第一件是寫小說,已經寫了20萬,雖然數據不是很好,但是我踏出第一步,我覺得我很棒。 第二件是繼續做社交電商。現在我能厚著臉皮發朋友圈了,可能很多人會覺得賣貨很low,不好意思發朋友圈。 但是賺錢這個事我覺得一點都不低級,靠自己賺錢很棒。 李嘉誠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 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人物了,當你還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啥也不懂還裝懂,只愛所謂的面子的時候,說明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以上,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