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散散步,是很多人養生的日常作息一環,其實這樣看似平常的事情,也是有其一定養生作用的,在我們東方的古典養生中,術語叫做“飯后百步走”。 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蘊含的卻是對于人體生理的深刻了解,既然吃飯了,那么就要“用飯”嘛,如果吃完就癱在椅子上了,那么體內那些營養物質就會大量集中在各種器官中進行吸收,時間一長,就會越來越“懶”,就像是一臺機器得不到使用,其功能當然就會慢慢“荒廢”,所以,人也是一樣。 在中國古代的養生中,飯后還有很多有益的養生習慣,它們會非常細致的幫助人體機能維持在一個最佳狀態,并且慢慢被人們接受并且廣泛流傳下來。 而這飯后散步的同時,還伴隨著一種滿山遍野的食材散落在地上,但卻不會引人注意,畢竟,都是認識的水和植物,然而,直到后來,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各種這類食材才會慢慢被重視起來,而其中就有一種當做飯后零食的食材,就像是排濕第一米一樣,卻是這么好吃又有這么大的功效。 說到養生食材,很多人都以為是大魚大肉,其實不然,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食材,口感還是比較清淡的,那就是“排濕第一米”——雞頭米。 雞頭米。 “雞頭米”這個名字是不是讓你想起了米飯? 其實不是,但是,雞卻是有關系的,相傳,雞頭米就是現在我們口中所說的芡實,也被人們稱為“布窮花”、“芡”等等。 而芡實,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芡實生長在湖泊、坑塘、田野中的淺水溝渠中,所以芡實這個名字也是由此而來,即芡。 芡實是古代兒童玩耍的游戲的主角,兒時的我們好奇心重,所以什么都會停下手中的活進行研究,而芡實就是兒時散養在地每年八九月份就和小伙伴們約好,一起去田間地頭去撿的。 撿芡實的時候,大家都是興趣盎然,因為看著深綠色的花葉下長著珍珍貴重的芡實,它們可是進補圣品的,古語中還有“芡實七粒,勝補人參”呢。 所以,此時,芡實已經不叫芡實了,甚至連“芡”字都不要用,只有“雞頭”這個名字,因為芡實看上去,長的就像是一只雞頭啊。 而當芡實的雌雄蕊全部凋零的時候,會結出一顆碩大的仁,作為種子進入水中,彎腰的芡實根為它們提供營養,而屈折的芡實莖會變成一條紐帶將它們和母植株連接起來,并且,母植株還會向芡實仁中分泌出一層紅色的黏眼,用來使其定住水中不被流動的水帶走。 這時,芡實仁就會在水中慢慢長大,而芡實又因為根部像雞頭,所以人們就將其稱為“雞頭米”。 雞頭米在我國東、西南各地都有種植,最著名的就要屬杭州了,而杭州的芡實,非常軟、糯,口感像糖葫蘆一樣。 杭州的人們會將芡實制成各種四季甜品,如芡實羹、芡實糕、芡實甜湯等,以此來迎接四季的變化,同時也有益身體健康。 芡實是我們常見的食材之一,而且它是有一定溫補作用的,在中醫本草中有著千年歷史的使用。 《神農本草經》曾記載:“補腎養肝,益心安神,止痛,益智慧,嘉谷堅粳,使人不忘。” 而《本草綱目》中載有芡實的條文:“主治虛弱,臟躁,咽痛,嗽咳,喉痹,婦女白濁,癥瘕積聚。” 而在日常生活中,芡實同樣適合各年齡段人群食用,老年人過了勞累忘記休息,年輕人熬夜上班,兒童發育不良…… 總之,無論是體弱多病,還是生機勃勃的少年,或者是體力消耗最大的中年人,都可以在芡實的滋養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祛濕養生。 古代文人蘇東坡就是一個例子。 蘇東坡養生習慣。 蘇東坡可是一個“文藝青年”,他的作品讀來總是有種格格不入的創意,它們既是作品,又兼具一些人生感悟和哲理,不僅如此,蘇東坡的作品還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名篇之一,因此,蘇東坡成為了名揚四海的文人。 但是,蘇東坡在書法造詣方面也是上乘,不管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他都能信手拈來,一筆就寫出了一篇好文章,其中最為有名的應當數他的草書,然而,名人也有名人的困難。 蘇東坡雖然在文學方面有著不俗的造詣,但是他在當官的道路上卻飽受妖言的推動,這讓他的一生過得非常壓抑,但是這種壓抑并沒有讓蘇東坡的心靈放棄生機,可以說,是蘇東坡的寫作才能給他帶來了堅強,也可以說是蘇東坡的樂觀心態給了他生活的希望。 無論如何,蘇東坡的一生都是一個不容置疑的傳奇,正是因為這個人生的坎坷,所以蘇東坡在這一生中將他的精力放在了藝術創作中,這也讓世人讀懂了他的內心。 然而,身為文人,蘇東坡的親戚朋友親切的叮囑他要好好照顧身體,但是蘇東坡卻認為,他的身體并不差,他說:“我每日含服芡實三十粒。 十粒為一服,三服即三十粒,吾不忘飲食,以助精神。 芡實美味,無論吃多少都不會覺得膩口,但它又有助于飲食的消化,因此我們不會荒廢飲食,不操勞胃。 總之,芡實是一種神奇的食材,它不加雜念,也不操勞身體,就如同我們日日夜夜的食物一樣,一樣能保持我們的身心健康。” 芡實,的確是一種好食材,它的“好吃”并不局限于口感,同樣還有它的“好處”,芡實可以養胃,還可以排濕,它既補腎又益腎,非常適合現代人所飲食習慣,所以別看芡實外形和名字很日常,它可是帶著神奇的彩虹。 而蘇東坡每日服食三十粒,不僅僅是他享受美味,更是他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蘇東坡的心態是好的,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好的,不僅如此,蘇東坡因為自己身體好,所以才能寫出這么好的作品,也正是因為自身樂觀,所以才會應對種種磨難,不斷開創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芡實的其他吃法。 芡實像是一粒粒小白糯米,所以它不少和五谷的同學們搭配起來還真是容易,比如和糯米、玉米、高粱等等,它們的搭配不僅能增加食物的色香味,還能提高其營養價值,兩者搭配,簡直是雙贏。 1. 芡實抗老粥:材料有芡實50克、薏仁米10克、紅小豆10克,以上材料混合磨成粉,隨后就可以用砂鍋煮粥了。 人們似乎時常在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是不是和古人一樣優雅呢? 事實上,古人解決的那種心理上的“鬧心”和我們現代人解決的,所以當下的生活也是美好的。 但是,美好的生活有一個前提就是健康,所以我們可以借鑒古代的一些習慣,通過飲食養生,來保障自己身心的健康。 編輯:陳方 一審:李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