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實踐困惑到研究突破的蛻變之旅 2025年7月1日,我有幸參加了鄭州市鄭東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舉辦的“小學數學學科教師培訓”。這次培訓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對教育科研的意義與價值有了顛覆性的認識。胡遠明老師的《中小學教師的選題理念與思路》專題講座,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從“教學實踐者”邁向“教育研究者”的蛻變之路。 一、從“困惑”到“覺醒”,發現問題的價值 胡老師提出的“選題要從教學中的真實問題出發”,讓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學實踐。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薄弱的問題,曾是我日常教學中反復出現的“頑疾”,但我卻習以為常,甚至將其歸咎于學生的年齡特點或基礎差異。胡老師的講解讓我意識到,這些看似平常的“困惑”恰恰是教育研究的起點。真正的科研精神,在于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問題,以科學的態度剖析問題。這種從“被動應對”到“主動探索”的轉變,喚醒了我教育科研意識的真正覺醒。 ![]() 二、從“經驗”到“科學”,研究方法的升華 培訓中,胡老師對課題立項書撰寫規范的指導,讓我認識到教育科研的嚴謹性。過去,我的教學改進多依賴于個人經驗或同行建議,缺乏系統的理論支撐和數據驗證。通過分析實際案例,我深刻體會到:課題背景的梳理需要追溯問題的根源,研究目標的設定必須精準聚焦,研究內容的設計更要環環相扣。這種科學化的思維方式,讓我跳出了經驗的桎梏,開始以研究者的視角重新審視教學問題。例如,在完成《小學低段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提高研究》立項書的過程中,我不僅關注“如何教”,更深入思考“為什么學生學不會”“哪些因素影響了計算能力”等本質問題。這種思維的轉變,是本次培訓帶給我最寶貴的財富。 ![]() 三、從“任務”到“使命”,教育科研的終極追求 胡老師引用了李鎮西的一句話讓我銘記于心:“把難題當課題,是最真實也是最有價值的教育科研。”這句話讓我重新審視了教育科研的意義。過去,我或許將課題研究視為職稱評聘的“敲門磚”,但如今我明白,真正的科研精神源于對教育本質的追問和對學生發展的責任。教育研究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理論,而是腳踏實地的教育實踐;不是束之高閣的科研論文,而是轉化為教學中的點滴改進。這種認知的升華,讓我對未來的教育生涯充滿了使命感。 這次培訓,如同一場科研思想的“破繭”之旅。我不僅學會了課題研究的一些方法,更重塑了對教育科研的深刻認知:教育研究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陽春白雪”,而是每位教師都能踐行的專業修行。未來,我將以更堅定的步伐走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讓研究成為教學的指南針,讓課堂成為研究的試驗田,真正實現從“教書匠”到“研究型教師”的蛻變。這次科研培訓,不僅是我個人專業成長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更是我個人教育生命的一次偉大重生。 (王婷 鄭東新區康寧小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