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KY媽 媒體從業20年,熱愛用眼睛去記錄風景,用腳步去丈量世界。 喜歡帶娃游高校的爸媽,想必一定聽過國防七子的鼎鼎大名,它指的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部屬的七所高校,分別是: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工大):985和2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航):985和211 北京理工大學(北理工):985和211 西北工業大學(西工大):985和2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航):211 南京理工大學(南理工):211 哈爾濱工程大學(哈工程):211 值得驕傲的是,國防七子中哈爾濱就占了兩席,分別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哈爾濱工程大學。 繼寒假里故地重游了哈工大(??戳攻略),前一陣,SKY媽又帶SKY參觀游覽了哈工程(話說屁孩升入高年級后,對一般的景點游玩已經提不起興趣了,這種有科技感、有文化內涵的游覽才對味!) 如果把哈工大比喻成星辰,重頭戲在航天體驗;那哈工程就是大海,讓你沉浸式體驗航海與船舶。 今年夏天來東北避暑的親們,千萬不要錯過大學游這樣的頂級親子玩法! 哈爾濱工程大學(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簡稱“哈工程”,前身是1953年創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這可是新中國成立后最頂尖的軍校之一。 ![]() ▲校園里很多地方都保留著哈軍工的歷史痕跡 后來,隨著學校部分系科的調整和遷移,哈軍工的“海軍工程系”留在了哈爾濱,1985年更名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我們本地人習慣叫它“船院”),1994年正式改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 ![]() ▲ 陳賡像后面的31號樓,至今保留著“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的樓匾 哈工程位列“雙一流”、“211工程”、入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學校的背景是軍工領域的頂流,哈工程的王牌專業——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排名全國第一! ![]() 哈工程有多個校門可以進入,本地人常走的有紅旗大街校門(東門)、南通大街校門(北門)和軍工大門,對于外地來參觀的朋友,特別推薦走紅旗大街校門(東門)。 理由是:東門一出來就是“大有坊街地鐵站”,校門口公交線路也非常多,而且從這個校門進來離幾個主要參觀的博物館距離都最近。 ▲圖中標紅的是幾個主要的博物館,標黃的地方就是東門。 比起很多大學的參觀預約制,哈工程顯得格外友好,不用預約!只需在校門口刷身份證就能進校園了。要是忘帶身份證了也沒關系,在門崗處登記一下即可。 遇上節假日和寒暑假,東門刷身份證進門處往往會排起大隊,這時學校還會在入口處開放一條專門的兒童通道,帶小朋友的家庭可以直接從兒童通道進校園。 ![]() 在哈軍工創建之初,為了滿足各軍兵種的需要,按軍兵種設置了空軍、炮兵、海軍、裝甲兵、工兵共5個工程系,每個系都擁有一座獨立的教學大樓。 哈軍工時期的5棟大樓各自對應一個工程系,如何快速區分是哪個工程系?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抬頭往上看! 大樓挑檐上分別裝飾著五種具有代表性的武器模型作為哈軍工時期各系教學樓的識別標志,并沿用至今。 11號樓是一系,即空軍工程系,樓角飛檐上是一排飛機雕塑。 ![]() ▲五個飛檐圖片源自:哈爾濱工程大學官微。 31號樓是三系,即海軍工程系,樓角飛檐上是一排軍艦雕塑。 41號樓是四系,即裝甲兵工程系,樓角飛檐上是一排坦克雕塑。 51號樓是五系,即工兵工程系,樓角飛檐上是一排工程車雕塑。 ![]() 所以帶屁孩來哈工程前,強烈建議家長朋友們做一個準備工作,提前在手機里留存一份五大系的飛檐圖片,我們可以像尋覓寶藏般帶屁孩探索這五個大樓。相信我,這一定會成為此行中最讓孩子驚喜的地方! 自從SKY知道了這個秘密,就興奮得一直抬頭往上望,每看到一個新的飛檐就開心地招呼我“媽媽,我看到飛機了,是空軍系!” ![]() ![]() ▲這兩張圖就是SKY的抓拍 ![]() 哈工程校園很大,第一次進來難免會走得迷失了方向,如何能把校園里那些精華打卡點一次性都走到,又可以避免走很多重復的路,你不妨參考SKY家的參觀路線: 東門(大有坊地鐵站)→圖書館廣場→船舶博物館→11號樓→ 21號樓→ 哈軍工紀念館→海洋文化館→校史館→41號樓→軍工操場→31號樓(陳賡雕像)→北門(哈工程大學地鐵站) ![]() ▲圖源:新街派 生活報 哈工程校園很美,建筑風格古色古香,校園里有溪水池塘、翹角亭臺,尤其是春天的杏花季和秋天的紅楓季,每年都會刷爆朋友圈。 在美麗的校園里徜徉著、感受著,非常的愜意松弛,算上參觀博物館的時間,全程步行下來半天時間剛剛好! ![]() 從大有坊地鐵口出來,先入眼簾的便是“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八個大字的石牌,過了石碑就是哈工程的東門了。 入校前,或許你對這幾個字沒有什么感覺,但當你在校園里真正走過一圈,了解了哈工程的歷史后,走出校園再看到這幾個字時,你一定會深有感觸,這是一所骨子里始終流淌著“國防科研”血液的大學! 東門出來,你所在的位置就是文廟街了,這也是哈工程的主干路。右手邊看到的第一個橢圓形建筑物就是哈工程的圖書館。圖書館占地5萬平方米,是亞洲最大的單體圖書館。 ![]() ![]() ▲圖源:哈工程官微 沿著文廟街往前走,一塊兒巨大的石碑赫然屹立,這是毛主席給哈軍工校刊題寫的報頭——工學。 ▲在哈軍工紀念館里,就能找到這兩個字的由來。 站在這里,哈工程的寶藏博物館就遍布在你的身旁:左手邊是啟航活動中心,來哈工程必看的船舶博物館就在啟航中心里(啟航中心有前后兩個門,開在文廟街和鄭和路上,兩個門都能進入)。 ![]() ![]() 右手邊分別是哈軍工紀念館、校史館和海洋文化館。 船舶博物館內通過船舶模型和圖片展板介紹船舶的發展歷程及我國經典、著名船舶,彰顯哈工程船海名校的特色,共分為船舶歷史展廳、民船展廳、軍艦展廳、國之重器展廳、十大名船展廳等多個展廳,再現了我國近現代船舶工業的發展和哈工程在建設海洋強國中做出的突出貢獻。 ![]() 如同去哈工大一定要看航天館,來哈工程必打卡的就是船舶博物館啦。船舶博物館無需預約,在入口處登記即可。 ![]() ▲一入口的鄭和寶船就震撼了我們 鄭和寶船是鄭和率領的海上艦隊的旗艦主力,這艘船不僅供給船隊的指揮人員和外國使節乘坐,同時也用來裝運寶物,因此得名“寶船”。 ![]() SKY圍著這艘寶船研究了好一陣,一邊看一邊點頭稱贊。我好奇地問他在看什么? SKY回答說:“媽媽,你知道我為什么喜歡樂高么?因為它的細節特別打動我。這艘船制作得栩栩如生,連上面的炮彈都清晰可見,就像樂高帶給我的那種觸動,真是難能可貴!” ![]() 船舶博物館里面的很多船于我們而言都是第一次見到,完全突破我們對固有船只的印象。“還有這樣的船啊!”“這也太酷了吧!” ![]() 海軍艦船部分是男孩子們的最愛,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很多艦船,我這個老母親都需要依靠看文字說明來了解,SKY卻已經能滔滔不絕地講給我聽了。 ![]() ![]() 曾幾何時,他還是那個牽著我的手問我“媽媽這是什么”的孩子,不知不覺中孩子真的長大了! ![]() 從近海防御到遠洋護航,我們沉浸式地逛了一圈,當從船舶博物館的后門意猶未盡地走出來,以為已經看完全部展覽內容時才發現,OMG!在啟航活動中心里面還有更大、更具震撼力的“十大名船”! 展出的十大名船是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是我國船舶工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像我國第一艘自行設計建造的萬噸級遠洋船東風號、我國第一代導彈驅逐艦濟南艦……都是不同歷史時期創新成果的典型代表。 ![]() 看完了船舶博物館,別忘了逛逛哈工程的文創店,也在啟航中心一樓。 旁邊還有一個杏花驛站,有桌椅可供休息吃飯。 ![]() ![]() ![]() 哈軍工紀念館,以哈軍工歷史為基礎,全面展示了哈軍工籌建、發展、分建、改建的歷史,揭示了哈軍工作為我國第一所綜合性高等軍事科學技術學府,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 ![]() ![]() 漫步在哈軍工紀念館,看著一幅幅老照片,回首往日的崢嶸歲月,哈軍工精神的傳承讓人難以忘懷。 ▲還記得剛才看到的工學石碑嗎?兩個字的由來就出自這里。 海洋文化館分為自然海洋、人類與海洋、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四個部分,講述了美麗海洋的起源、人與海洋的故事、海洋新秩序的建立,藍色科技與經濟的發展等內容。 ![]() 展館共有兩層,展示了400多張圖片及50余件實物,像蛟龍號采集到的硫化物煙囪樣品、四大名螺標本等都能看到。 ![]() 哈工程校史館展示了哈軍工舉國之力高起點“創建”,哈船院困境崛起高速度“創業”,以及哈工程特色辦學高質量“創新”的不凡歷程。 ![]() 傳承紅色基因,凝聚軍工力量,今日哈工程之榮光是幾代人謀海濟國、接續奮斗打下的。 ![]() Tips: 哈工程的四大博物館都無需預約,每周一閉館。 ![]() 如果你們來的時候是四五月的春季,哈工程最美的就是杏花。 ![]() ![]() 沿著文廟街繼續向前走,過了鄧世昌的雕像,左右兩邊兩棟青檐碧瓦的中式建筑就是11號樓和21號樓。 有了之前的準備工作,你是不是很容易就能認出這是哪個系的大樓了吧? ▲ 11號樓外部 ▲ 11號樓內部 哈軍工空軍工程系于1952年12月14日正式成立,當時組建了6個專科。1958年為適應我軍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空軍工程系增設了導彈專科(七科)。
▲11號樓外面保留著空軍工程系舊址的石碑 1966年4月1日,學院改制,變為地方院校——哈爾濱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改名為航空工程系。1970年學院第二次分建,航空工程系并入西北工業大學。 21號樓位于校園中部,從外觀上看是一座整體雄偉的“山”字型。2007年,學校在21號樓后面復建了21B,因此就有了今天拼接而成的21A與21B。 ![]() ▲ 21號樓外觀 這兩棟樓的作用也有所不同,21A是信通學院、計算機學院所在地,21B則提供學習場地和一些生活服務。 ![]() ▲ 圖源:哈工程官微 21B樓 廣場前樹立的雕像是奧列霍夫像 蘇聯專家是哈軍工籌建初期師資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為學院的師資培養、教學管理、課程設置、科學研究等做出了重要貢獻。哈軍工首席蘇聯顧問奧列霍夫便是其中一員,他為哈軍工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鞠躬盡瘁。 ![]() 在往軍工操場去的路上,我就和SKY鋪墊了,這個軍工操場很大哦,可是全國最大的校園操場呀!在看到軍工操場的第一眼,SKY還是被震撼了,連連驚呼:“哇塞,這也太大了吧!” ![]() ▲ 圖源:哈工程官微 軍工操場在建設之初可是按照軍用操場來建設的,全長1080米,光標準足球場就有三個,還有幾十個籃球場和十幾個網球場! 好羨慕哈工程的學生們,在這么大的操場上肆意地奔跑、跳躍,揮汗如雨,真是太爽了! 軍工操場的旁邊環繞的就分別是41號樓、31號樓和51號樓。 ▲ 圖源:哈工程官微 41號樓 41號樓是裝甲兵工程系舊址,現主要為外國語學院教學使用。裝甲兵工程系舊址紀念碑由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立。 ![]() ▲ 圖源:哈工程官微 裝甲兵工程系舊址 31號樓位于校園西北部,門前矗立著首任院長陳賡大將的雕像。這里是哈軍工時期海軍工程系所在地,也是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的發源地,孕育了今天的哈爾濱工程大學。 ![]() 31號樓也是第一艘潛艇、第一艘潛翼艇、第一艘氣墊船的誕生地,目前是核學院、經管學院所在地。 51號樓前的紀念碑由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兵工程學院立。工兵工程系為哈軍工初建時五個系之一。 ![]() ▲ 圖源:哈工程官微 前面提到過文廟街是哈工程里的主干道,不知有沒有好奇的小伙伴會問,大學里的街道為什么起“文廟街”這個名字呢?其實文廟與哈工程僅一墻之隔,文廟曾是學校哈軍工時期的圖書館,現在是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所在地。 ![]() 文廟被稱為哈爾濱中式美學天花板,紅墻琉璃瓦非常好拍,不同季節能感受不同韻味。不要小瞧這個地方哦,這里可是規模僅次于曲阜孔廟、北京文廟,列居全國第三位的孔廟,每逢周一閉館,攜帶身份證即可進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