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性很高的人,往往都在做減法 你好,我是澈光 說個最近的感悟:真正的靈性修煉,不是往上加,而是往下減。 前幾天重讀了克里希那穆提的《生命之書》,他說:'當你什么都不是的時候,你就是一切。' 這話乍一聽挺玄乎,細想想,這不就是我們老祖宗說的'為道日損'嗎? 怎么說呢?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太喜歡往自己身上堆東西了——堆知識、堆技能、堆人脈、堆財富,恨不得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移動的百寶箱。 但真正靈性高的人,恰恰相反,他們在拼命做減法。 這種減法,不是清心寡欲地過苦行僧生活,而是在紅塵滾滾中,依然能保持內心的澄明。 就像蓮花,不是因為離開了淤泥才清凈,而是在淤泥里依然能開出自己的模樣。 要我說,這才是真正的高手——不是修煉成仙,而是修煉成人。 一個完整的、清醒的、不被外物綁架的人。 不再囤積經驗,而是保持空杯 我們特別喜歡把過去的經驗當成未來的地圖? 三十歲的人用二十歲的經驗指導生活,四十歲的人抱著三十歲的成功法則不撒手。 美其名曰'經驗豐富',實際上是被自己的過去困住了。 但靈性高的人不這樣。他們像個永遠的新手,每次面對生活都是第一次。 不是他們沒有經驗,而是他們不讓經驗變成枷鎖。 禪宗有個故事,說一個學者去拜訪禪師,禪師給他倒茶,杯子滿了還在倒。 學者急了:'滿了滿了!'禪師說:'是啊,你的杯子滿了,我還能教你什么呢?' 這就是問題所在——我們的'杯子'太滿了! 滿到新的東西根本裝不進去,滿到看什么都是老樣子,滿到失去了驚喜的能力。 真正的智慧不是知道得多,而是隨時能清空。 就像電腦,內存占滿了就得清理,不然新程序根本跑不動。 人也一樣,心里裝太多'我知道''我明白''我經歷過',就沒有空間去真正體驗當下了。 記得有位智者說過:'初學者的心中有無限可能,專家的心中卻只有幾種。' 所以啊,別急著變成專家,保持點傻氣挺好的。 每天醒來都像第一次看見這個世界,每個人都可能給你驚喜,每件事都值得重新認識。 這不是裝傻,這是最高級的清醒。 不再收集關系,而是深耕連接 現在的人啊,朋友圈有三千好友,真正說話的沒幾個。 微信群加了一堆,大部分都是僵尸群。名片攢了一抽屜,需要幫忙時一個都找不到。 為什么?因為我們在收集關系,而不是建立連接。 靈性高的人恰恰相反。他們的朋友可能不多,但每一個都是真的。不是酒肉朋友,不是利益之交,而是靈魂深處的共振。 你看那些真正活得通透的人,他們從不在飯局上推杯換盞,也不熱衷于各種社交場合。 他們更愿意和三兩知己喝茶聊天,或者獨自看書思考。 因為他們明白一個道理:人生的質量,不在于認識多少人,而在于和多少人有真正的連接。 就像種樹,你可以種一萬棵樹苗,每棵澆一滴水,最后可能一棵都活不了。但如果你只種十棵,好好澆水施肥,最后就能長成參天大樹。 關系也是這樣。表面的熱鬧解決不了內心的孤獨,真正的連接才能讓靈魂安定。 有個朋友跟我說,他把微信好友從兩千多刪到兩百,生活反而更充實了。 因為他終于有時間和真正重要的人好好相處,而不是在無意義的寒暄中消耗自己。 這就對了。靈性修煉的第一步,就是學會做減法。減去那些消耗你的關系,留下那些滋養你的連接。 質量永遠比數量重要,深度永遠比廣度珍貴。 不再追求完美,而是接納殘缺 我們這代人,被'完美主義'害慘了。 工作要完美,身材要完美,伴侶要完美,連發個朋友圈都要P圖P到完美!結果活得比誰都累,還是不快樂。 但你去觀察那些靈性高的人,他們都有一個特點:不較勁。 胖就胖著,瘦就瘦著。成功很好,失敗也行。 被理解挺好,被誤解也無所謂。他們不是沒有追求,而是不被追求綁架。 日本有個詞叫'侘寂',說的就是殘缺之美。 破碎的陶器用金漆修補,反而比完整的更有味道。這不是將就,而是一種更高級的審美。 人生也是這樣。你的缺點、你的失敗、你的遺憾,都是你生命圖案的一部分。 非要把它們都抹掉,反而失去了獨特性。 就像月亮,要是天天都圓的,還有人會抬頭看嗎?正因為有陰晴圓缺,才有了詩意。 所以啊,別跟自己較勁了。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比追求虛幻的完美更需要勇氣,也更接近真實。 記住,真正的圓滿不是沒有缺口,而是即便有缺口,依然能自成一個圓。 走心的碎碎念 說到底,靈性是什么?不是神神叨叨,不是故作高深,而是活得越來越簡單。 簡單到什么程度?簡單到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自己,簡單到不再為別人的眼光而活,簡單到每一天都是自己的。 這個過程很難嗎?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難在要跟自己多年的習性作對,不難在只要開始做減法,立刻就能感受到輕松。 減掉多余的欲望,減掉無用的社交,減掉對完美的執著。減著減著,你會發現,原來需要的東西這么少,原來快樂可以這么簡單。 就像莊子說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真正厲害的人,不需要刷存在感。 所以啊,別再往自己身上加東西了。你已經夠好了,真的。 現在需要的,就是把那些不屬于你的東西,一件件卸下來。 卸下來之后你會發現,原來最珍貴的東西,一直都在。 那是什么?是你與生俱來的靈性,是你本來的樣子。 不多不少,剛剛好。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