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讀不回”的時候都在干嘛? ![]() ![]() ![]() 我們的時間每天都被無數(shù)消息擠占,尤其是線上工作的推進,社交軟件似乎變成了學習和工作的工具。每當“你有一條新消息”的提示跳出時,似乎都在提醒著我:休息時間結束,現(xiàn)在開始工作/學習/社交!尤其是對那些喜歡獨處的人來說,“消息”更多演變成一種“打擾”。當時間不再屬于我們自己時,回消息的過程就被迫蘊藏著無數(shù)個“不得不”。對消息的“屏蔽”是我們僅能把控的“自由”,從哲學來說這是人對自身異化的覺醒,從心理學上則又成為焦慮產生的導火索。研究表明,80% 的“已讀不回”都源于注意力分散、精神過于疲憊,或者只是簡單的忘記,而并非故意“已讀不回”。更多時候,我們只是想給自己喘息的時間。 ![]() ![]() ![]() 但同時,作為社交互動的另一方,如果對方“已讀不回”,我們似乎又會陷入“為什么不回我消息”的情緒漩渦之中。我們害怕被冷落,害怕被拒絕,害怕被傷害……在這種擔心中又陷入內耗與自責,不斷回想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思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么,是不是被討厭了。“為什么還不回我消息?”“我是不是太主動?”……這種思緒不斷困擾著我們,讓大腦陷入死循環(huán),越想越煩躁。 ![]() 而以上兩種情況我都經(jīng)歷過,甚至我身邊很多朋友也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和朋友聊過之后,我們達成一個共識:這或許是正常的現(xiàn)象。“已讀不回”不是一種不禮貌,“多想”也不是脆弱與敏感,畢竟我們沒辦法時刻集中注意力,也沒辦法忽視自己的“在乎”。人總是要留給自己一些“閑暇”的時光。 ![]() ![]() ![]() 盡管如此,也不要緊,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來擺脫自己和他人的“困境”。如果你更多出現(xiàn)第一種情況,那請你在休息好或者忙完之后,仔細查看一遍那些“已讀”的消息,看看有無遺漏。如果真的有未回的消息,請認真回復并向對方好好解釋。如果你更多出現(xiàn)第二種情況,那在對方未回你消息時,不如先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玩一局游戲或是聽個音樂。不要將對方的沉默歸咎于自己,不要在等待中消耗自己,不如將“已讀不回”視作是生活中的小插曲。 ![]() 文字 | 溫故 編輯 | 溫故 圖源網(wǎng)絡,侵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