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心者,安心,靜心也 嗨,您安好,見字如面,頓首再拜。余名棲心,癖好書畫,耽溺典章。素懷篤志,潛心精研,惟愿與諸君執管偕行,墨海同舟,共臻書道妙境。 ![]()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出身趙宋皇族,入元后歷仕五朝,官居一品,榮際五朝,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和深厚的文化修養,成為元代書畫領域的領軍人物。他主張“以云山為師”“作畫貴有古意”和“書畫同源”,其書法更是兼善篆、隸、真、行、草諸體,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在書法上倡導復古,力追晉唐古法,對后世書法發展影響深遠。 《昆山州淮云院記》創作于1310年,此時的趙孟頫已年近花甲,書法藝術臻于化境。這件作品的誕生,源于他與好友顧信之間的深厚情誼。顧信是江蘇昆山人,曾在元代為官,任職金玉局使、杭州軍器使提舉等職,晚年選擇歸隱。他不僅是趙孟頫的至交,更是其書法的忠實擁躉。顧信傾盡家財,在昆山創建淮云院,為紀念這座傾注心血的寺院,他懇請好友趙孟頫撰寫碑記,趙孟頫欣然應允,揮毫潑墨寫下這篇傳世佳作。在文中,趙孟頫詳細記述了淮云院的選址、營建過程以及其中蘊含的佛理深意,為后人展現了元代江南地區寺院建設與佛教文化的風貌。 ![]() 從書法藝術角度來看,《昆山州淮云院記》極具特色。在筆法上,此作以“唐楷”為根基,同時巧妙融合了王羲之《蘭亭序》的筆意精髓。其用筆圓潤細膩,提按轉折間盡顯精妙,筆畫富有彈性,猶如春蠶吐絲,剛柔并濟。相較于其大德時期書法風格的扁闊厚重,此時的《昆山州淮云院記》更顯清朗疏宕,體現出趙孟頫不斷探索與創新的藝術追求。 在結構布局上,字形嚴謹規整,每一個筆畫的位置和形態都經過精心安排,筆畫之間的連接與呼應自然流暢,既遵循楷書的嚴格法度,又不乏行書的靈動氣韻。例如“虎丘”“劍池”等字,撇捺舒展飄逸,以行書筆法融入楷書之中,在端莊穩重中透出瀟灑自如的意態,充分展現了趙孟頫對書法結構的精妙把握。 ![]() 《昆山州淮云院記》在書法史上具有極高的價值。作為趙孟頫大楷書的巔峰之作,它集中體現了元代書法復古思潮下的藝術成就,為后人研究元代書法風格演變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其書法藝術不僅在元代備受推崇,對明清乃至近現代書法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眾多書法家從這件作品中汲取養分,學習其筆法、結構與韻味。此外,作品中關于淮云院的詳細記載,以及對昆山地區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顧信家族興衰的描述,使其成為研究元代江南地區社會文化、宗教信仰和家族變遷的珍貴史料,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趙孟頫的《昆山州淮云院記》,以其精湛的書法技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穿越歷史長河,至今仍散發著迷人的藝術魅力,是中國書法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值得我們不斷深入研究與品味。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您看到了這里 真是何其有幸, 學書的路上又多了一位知音! 愿在求學路上, 墨香常伴,初心不改, 在橫豎撇捺間沉淀心性, 于黑白方寸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棲心文創 巧了 點個關注吧 |
|